返回群雄逐鹿(第1/2页)  天师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元末,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大元的统治危在旦夕,而这距离元朝建立不九十多年。

    皇觉寺处于农民起义军“红袄军”的势力范围,军队军粮断绝,无奈之下,军队开始抢劫百姓的救命粮,无数没了活路的人要么加入起义军,要么就进“皇觉寺”当和尚,混口饭吃。不过,皇觉寺的粮食还是够的,因此,朱重八对于参加起义军并不感冒,反正现在也饿不着。

    但好景不长,“红袄军”盯上了“皇觉寺”隔三差五的来寺里搜粮食,和尚们害怕,于是白天一人带一个烧饼躲进山里,等晚上起义军走了再回来睡觉。

    后来,起义军在寺中搜不出粮食来了,于是一怒之下,防火将寺焚烧。。。。。

    “皇觉寺”废墟中,朱重八跪在一个没有烧毁的佛像前,他希望佛能告诉他该如何应对。寺里的主持交过自己卜卦,并告诉自己在佛面前卜卦非常灵验,他希望佛能给他一个正确的答案。

    他从地上捡起两块木片,开始为自己卜卦。。。。朱重八开着木片,:“难道果是天意,三次都是让我加入义军,”

    不久,一位身披破烂袈裟的青年和尚加入了“红袄军”。

    许多年后,朱重八是谁已经没有几个人知道,但所有人都知道在江南有一个叫朱元璋的起义军领袖。

    此时大元已是四面楚歌,而胜利的果实如何分配成为义军首领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南方,朱元璋和陈友谅是两支最大的势力,明眼人都知道这二人中必须有一个人死。

    很快“潘阳湖之战”爆发,这是朱元璋和陈友谅的生死一战,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战争是陈友谅挑起的,陈友谅的主力部队偷袭了朱元璋的部队,朱元璋只能仓促应战,陈友谅的准备很充分,因此,朱元璋的部队刚开始非常被动,且援军被阻。

    按照常理,此战朱元璋绝无胜算,但结局出乎意料。

    据史记载,两军决战之日前夜,军师刘伯温为朱元璋算了一卦,他告诉朱元璋只要他在自己指定的时间与陈友谅交战必能取得胜利。朱元璋将信将疑于正午之五行中金盛木衰之时与陈友谅交战,结果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一直被阻的援军竟即时赶到,陈友谅腹背受敌,战败。

    陈友谅在残将的保护之下于陆路逃命之时被朱元璋的伏兵,一箭毙命。

    几年后,大将徐达攻克大都,元在中原的统治宣告结束。

    不久,朱元璋登基为帝,改年号“洪武”。

    坐于龙椅上的朱元璋不敢相信这一切竟都是真的。他发誓要作一个好皇帝,勤政爱民,由于童年的经历使他对贪官污吏十分厌恶,惩罚力度的残忍更是前所未有。

    一日,朱元璋召见了刘伯温,他想证明一件事。

    朱元璋:“老先生不知可认识虚道子这个人。”刘伯温顿时变了脸色:“圣上,何出此言。”朱元璋笑到:“我就是突然这个人,老先生博学广闻,想问一下认不认识他。”刘伯温:“圣上,人不可贪得无厌,有些事是强求不得的。若无事,臣请求先行告退。”朱元璋:“那先生就去休息吧。”刘伯温退去后,朱元璋想了很多,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刘伯温和虚道子必有关系,朱元璋想起,自己当年刚起兵不久后的一件事,那可以说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当年,他的军队被元军打散了,他在将士的拼死保护下才冲出重围,见了一条小命。他连夜奔波,最终昏倒在路上。

    当他醒来时,他看到了两张熟悉的面孔,一老一少,是他们。

    朱元璋爬起:“谢谢二位再次出手相救,不知这次可不可以告诉在下,二位的大名。”老者摸着胡须说:“我说过,再见即时缘,吾号虚道子。”朱元璋向虚道子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也说出了自己的迷茫。虚道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