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邓隆灵前立孝志 邓易饭后论大势(第1/2页)  季汉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南阳邓氏,虽是百年后族,也出过不少人才,但自从延熹八年(西元165年)皇帝(汉桓帝)下诏废了皇后邓猛(又称邓猛女),又着人将邓猛叔父河南尹邓万世下狱之后,邓氏再也难改自家式微之势。虽尚有一些人还在任职,但都是些郡县之职。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邓氏虽和阴氏一道没落,却依然是南阳的名门望族。差不到哪里去。

    这种情况直到光和七年(西元184年)二月。

    光和七年二月,钜鹿人张角,以黄巾为识,妄称“天公将军”,狂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将百万之众,暴起反汉。时人称为“蛾贼”。三月初,南阳黄巾破宛城,杀南阳太守褚贡。在新野的邓氏c阴氏因而都受到了一些打击。所幸新任的南阳太守秦颉还算知兵,南阳的大族也倾力支持他,才把战线控制在宛县与西鄂(今天俱在南阳市市辖区内)一带,没有波及到新野。

    不过邓氏主脉无事,旁支却凄惨无比。邓隆便是如此。邓隆祖上是建光元年(西元121年)时为了逃避阎氏谋害(注)而外迁的一支邓氏。邓隆祖上虽逃至青州平原郡,但仍以南阳堂号自称。及至黄巾作乱,这支邓氏迎来了灭顶之灾。十二岁的邓隆因而也成了孤儿,伤心过度的邓隆在葬礼上哭晕过去,引得家中老仆手忙脚乱。然而等他醒来后,欣喜的仆人却没有发现邓隆眼中的迷茫。

    此时的邓隆虽然依旧是那个邓隆,但是他的灵魂却已然换了他人。穿越过来的灵魂一片混乱,脑海中闪过的前世今生的种种画面,让他头晕目眩。耳旁传来的熟悉而又陌生的语言更是让他一脸茫然,谁说的穿越后就能听懂这些古人说的话?这一千八百年前的古汉语听着简直像是一门外语!

    所幸家中仆人见他面色痴呆,以为他还没有从丧父之痛中回过神来,便没有打扰他,任由他自己呆在房间里。

    三日过后,邓隆终于熟悉了这发音奇特的古代汉语,才得以获得一些这个世道的消息。

    光和七年。

    邓隆苦笑,他早该知道的。接受的记忆里有那么多头戴黄巾的人,他早该知道如今是黄巾起义的时代。后世很多人以为黄巾起义是中平元年的事情,但中平这个年号却是在黄巾起义被平定后才采用的。

    这是一个乱世,他在心中想到,而后吃了一口早饭。早饭是煮的麦粥,没有糖,粥是煮的极烂的,入口绵软。除此之外,仅有一个白鸡蛋佐餐。没有咸菜,没有红烧肉,更没有后世的国菜“西红柿炒鸡蛋”。但邓隆却没有觉得不满,一是这具身体早就熟悉了这汉代的饮食,二是他自己看了那么多年小说,对汉代的饮食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似他这般,一天三顿,再差也是麦粥的生活已经不知比那些易子而食的穷苦之人好到哪里去了,又怎么会嫌弃?

    邓隆思前想后,决定和自己上一世看的小说一样,为自己父母守孝三年。一个是自己现在着实年幼,家中尚有叔伯,当不得家;二则是为了刷刷名望,虽然以后就是近百年的乱世,但是名望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还是很有裨益的。

    邓氏坞堡的二厅,是邓氏族人用于吃饭的地方。邓隆和他的叔父邓易各自跪坐在自己的几案前,吃着自己几案上放着的饭菜。如今的平原邓氏只剩这大小两人,邓易年龄不大,至今也只有三十五,他妻子早年难产,一尸两命。妻子过世后,也未再续弦。如今兄长因流失而亡,却让常年消沉的他惊醒过来。平原邓氏如今只剩他一个成人,他责无旁贷,怎能再整日消沉下去?

    二厅中静谧无比,只有两人吃饭时筷子不小心碰到陶碗,或是吃饭发出的声音。大族之中,多对用餐讲究严格。即便不是宴请他人,用不上漆质的餐具,也要做到食无声,姿势正。

    邓隆吃的快,邓易吃的慢。邓隆吃完后,并没有唤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