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多罗多罗 吾奈尔何(第1/3页)  祸菩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洛王朝,历代一百五十余载,以酆都为帝丘。酆都往西二十余里,绵绵群山,四季常青。当地人称主峰为怯寒峰。

    怯寒峰高约四百二十丈,遍布花草瀑布,山虫药草。只可惜山路嶙峋,除了偶尔家底不济的樵夫外,再无一人愿意上山。

    山顶有一座破落的寺庙,早已坍塌大半,冬不避风,夏难避雨。山下百姓并非善男信女,自然不会修葺。

    一日,来了位游行僧人,名号闲农,他觉得怯寒山是座好山,将那破庙收拾一新后,便入住下来。

    闲农颇懂歧黄之术,一月下山四趟,为山下百姓驱灾治病,以换些粮食。渐渐地,在这山下的村子里,有了莫大的口碑。闲农年近七十,自然以此为乐,他每得钱财,便会买书墨回去,因此,那山顶的小庙除了浓浓的药草香外,又多了淡淡的书香。

    闲农在山之时,会在一棵百年菩提树下摆上一张小几,抄录自己所记的佛经,再记录下自己的一身医术,指望百年归土后,有人继承自己的衣钵,继续悬壶济世。这一天,奉平三十七年十二月初十,大雪封山。闲农断了粮,也只好踩着草鞋,踏着浓厚的白雪下山化缘。这一路坎坷至极,回来时,已经月上中天。

    闲农快近小庙时,听闻一阵婴孩哭声,待迅速寻去,只见菩提树下正躺着一个脖间挂着一个硕大的山核桃c并粉雕玉琢的女娃娃。闲农连忙抱起,为这女娃诊脉,女娃身体健康,出生应该不超过七天。闲农心想,想必是哪户困难家不得法才丢了孩子,且恰好丢在这菩提树下,也算与佛有缘,不如就此收留了她,一来让这孩子有了庇护,二来,也可让她学些歧黄之术,相助他人。

    闲农为她取名多罗,取自诗文《山寺》里的二句“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

    不知不觉,六年过去了,当初在雪地嚎啕大哭的粉娃娃已长成了活泼烂漫的小女孩。小女孩十分好动,每日在这山间滚来滚去,爬来爬去,她天生聪慧,又有高人指点,于是不过六岁童龄,便已将怯寒山上的草药识得大半。

    然而,除了医术之外,多罗对佛法却无半点兴趣,每日闲农为她讲述佛家的故事时,她要么昏昏欲睡,要么以各种理由逃脱出去,这使得闲农好生苦恼。

    多罗在山间长大,便与常人而言,多了一份野性,她并不奉行她师父的那一套,她的标准是自己怎么开心怎么来。但她师父的一些话她还是牢记在心的,比如说做人要心怀慈悲,做事要怀大智慧,虽然她不懂什么是大智慧,但她就是觉得挺有道理。

    多罗每日除了饱览群书外,最爱干的事就是遍山寻受伤的花虫鸟兽,能治得好的,便竭力去救治;治不好的,她就找个偏远的地方,架上一把干柴,烤了将其拆骨入腹。

    闲农发现后,说教了几次,但多罗不为所动,她给自己找的理由是这样的:师父,一切随缘随性,过于执着,便有痴念,若有痴念,便造恶果,若有恶果,便堕十八泥犁,师父是修行之人,更不应心妄执念;况且,师父您常言“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我入腹的其实是“空”啊!

    闲农无言以对,但他也明白一理,心无挂碍,方得大自在,同时他又感慨,一个六岁的娃娃已经勘破此理,她当真是有佛根的。

    六岁的多罗也开始随闲农下山,因她医术略有小成,一些简单小病,治疗起来还是得心应手的,村民也愿意给这个可爱的女娃娃一些散碎的银钱,让她买糖吃,而女娃娃却不愿意,她的爱好和她师父的一样,去书斋买书。

    一日,她向闲农炫耀,自己得了一本绝妙的古籍,闲农顺手一翻,发现是本讲述人体穴位的书,闲农知道,可以教她新的学问了。

    从那天起,小姑娘就忙起来了,砍了许多树,费九牛二虎之力刨开,切割,做成人形,再在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