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无数风光在险峰(第1/2页)  河山故人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赵武醒来之后洗漱完毕,刚走到了院子中就看到了裴擒虎,老人武功高深并且年纪大了,比赵武醒的要早很多。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c女娲山。是大乾帝国中东部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山脉大体位于冀州与并州交界地区,山脉北起幽州西山,向南延伸至并州的王屋山,西接晋阳高原地带,东临冀州平原,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绵延数百余里。

    太行山受拒马河c滹沱河c漳河c沁河等河流的切割侵蚀,山脉中多横谷,当地百姓习惯称之为“陉”,自古就有“太行八陉”之称,是大乾朝东西交通要道。

    太行七十二峰是自古以来的一个笼统说法,包括太白山c白石山c狼牙山c南坨山c阳曲山c王屋山等众多著名山峰。关于七十二峰有很多种说法,不一而是,后人也不去深究。

    而雁回峰便是剑宗前辈们选择的洞天福地,雁回峰山高林密c风光秀丽,并且远离太行山脉的各个古战场,少有外人打扰,是一处十分适合习武之人修行的武道圣地。

    “小武,老夫带你在雁回峰上走走,你第一次来,让你领略一下这山高水深意气长的北地胜景!”裴擒虎说话间平生出一股英气,腰杆仿佛都比平时挺拔了许多。

    赵武应诺了一声,站在半山腰的万剑阁外,望着云遮雾罩的顶峰不由得出了神。

    看着裴擒虎迈开步伐向山顶走去,赵武收拢心神,连忙跟上。

    太行剑宗上山之路从山脚一直蔓延到山顶,全部都是用长条石板铺砌而成,石板长宽有度,每一块如切好的豆腐一样都规整,相传这条路是第一代剑宗弟子们花费十余年修建而成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对于剑宗弟子来讲,这条山道如同朝圣之路,一路上都没有人喧哗打闹。

    “小武,之前和你说过老夫算得上是半个剑宗之人,那是因为四十年多前,老夫是上任太行剑宗宗主杨问天的关门大弟子,燕藏锋和顾无炎都是老夫的师弟啊。”

    “原来是这样,”赵武恍然大悟。

    “三十年前,老夫出走剑宗,独身闯荡江湖,四处与高人争斗,在无数生死之战中磨砺本事,甚么东海神尼,南派气宗,黄河四鬼,皆成了老夫登顶武学巅峰的垫脚之石,现在与你说来显得风轻云淡,当年的情形,可是惊险得紧呐。”

    “往事如烟似凡尘,春风秋月等闲度,当年师父和长辈们讲给我的那些道理,今后我也都会讲给你听,我做少年时,便是自由任意的性子,以己度人,所以到老了活到这般年纪,也不会强求后辈们非要如何如何,有些事情你若觉得我说得有理,很对你脾性,那就不妨一听,觉得老夫在倚老卖老,大可不听。这都没关系的。”裴擒虎说道。

    “嗯,”赵武重重点头。

    “裴爷爷,南派气宗和黄河四鬼的名号我曾听李爷爷说过,南派气宗是当时的岭南剑道第一人,黄河四鬼则是兄弟四人,在魔道榜中可排第三,”赵武对裴擒虎继续说道。裴擒虎洒然一笑,老剑神微微点头没有立刻说话。

    两人继续前行,不消一会儿,裴擒虎话头一转,指着一片巨大无比的碑林说道:“前面就是剑碑了。”。

    赵武随着裴擒虎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大片黑色石碑矗立在山道旁的空地上,每块石碑都有两丈多高,有些碑上写得满满当当,有的则寥寥几个字,各有不同。

    赵武依次看了过去,石碑上的文字大概可分为两种类型。有些石碑上刻的是某位剑宗前辈的生平得意事迹,如“于某年某月破明王境c又于某年某月破炼虚境”c“某年某月与某某高手大战数日,连破两境”之类的壮举,而另外的一些石碑上则刻的是些明志c励志的话语:如“不入从圣,一生不踏出剑宗半步”c“炼虚境内无敌手”c“一剑催山岳,入江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