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私人母爱(第1/2页)  隐藏在面具下的哭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的第一风水是心,

    心包一切众生福田。

    付出福报就会越多,

    感恩顺利就会越多。

    助人贵人就会越多,

    知足快乐就会越多。

    施财富贵就会越多,

    分享朋友就会越多。

    爱应该回到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除了父母应该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同时,父母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

    爱孩子,这个爱应该是具体的c可见的,其中最重要一点的就是要孩子生活在一起,让孩子每天都能够听到父母的声音c看到爸爸妈妈的笑脸,早上醒过来的时候不孤单c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害怕,在父母的爱的陪伴下成长。

    然而,罗靥因车祸失去双亲,这种无父无母的缺爱长大的人,这个身体接触包括亲吻c拥抱c抚摸等肌肤之亲,其实就是一无感知。但事实上,这种肌肤之亲的缺失和渴望,会延续至成年,严重的,就是肌肤饥渴症。

    今天是什么样的好日子呢?是阳光灿烂的,是微风徐徐的,是花儿盛开到荼靡的五月天。唐·白居易《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食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浅译: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这首诗,就是白居易的唐诗江湖,走的是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昏暗的时代里杀出一条血路,为他把“现实派”发扬光大c为中唐诗歌打开一片新局面扎牢了根基。

    时代的声色在白居易笔下被一幕幕地还原,而这位诗林盟主,他的长篇叙事诗,近到长安街头的小儿,远到边境之外的胡人,甚至是漂洋过海的日本c朝鲜以及中亚各国,都会背诵。

    白香山写诗的通俗易懂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功力和洗尽铅华的成熟,是历史上最具人类性的真正诗人王者。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发现一个规律,生前越是低调,扎在老百姓身边,身后越是受人敬仰。正如白居易默默地扛起了杜甫最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大旗。记得小时候老师说:“我是接班人。许多年过去了,女装大佬默默地扛起了国民才女李清照的大旗,我却还没有接班,但我还是牢记着当初的誓言:时刻准备着!”

    悉数春夏秋冬,就五月最美,四月绵雨把五月的天洗得剔透,没有尘埃,蔚蓝至极,瘦红肥绿的山川,把五月点缀的恰到妙处。宋·欧阳修《渔家傲》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