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回 李漆匠柏树垭脱险 李秀才迁徙花子溪(第1/2页)  瞠目结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九三四年春天,正是春花烂漫的日子,这天,是柏树垭赶集的日子。一个四十开外的人在茶馆和熟人聊天到六点,才往回家的山路小道走去,看来回家要走一段夜路了,他加快了脚步。这人叫李丙云。家住柏树垭南边二十里的花子溪,此人经常为人油漆家具,手艺不错。周围很多乡亲都受过他的服务。今天上午,也是到柏树垭为客户工作,下午才在柏树垭茶馆喝茶。一是快乐消遣,二是在茶馆招揽生意。走了两三里,已经有些麻麻黑了。经过一片茂密的树林,突然,从树林窜出两个大汉,拦住了去路,知道遇上了强盗,李炳云大惊失色,掉头便跑,后边两个大汉急急追赶。李炳云大呼救命。眼看就要被追上,突然一个女人的厉喝传来“哪里来的棒客,敢在姑奶奶地盘撒野!”

    随即在棒客面前出现一个少妇,两位一见,叫声糟糕,抽身便逃。棒客自然认识少妇,竟然是杨家大小姐。自己知道斤两,只好知难而退。

    原来,杨琼芳正好有事从陡坟山回娘家路过,无意凑巧救下了李炳云。棒客走了,李炳云感谢不尽。说出了自己叫李炳云,花子溪人士,还是李姓青杠会的族长。大小姐说出丈夫也是李姓,原来竟然是家门。

    说是今后一定登门拜谢,当知道杨继光就是小姐的二哥,不禁喜出望外。心想,若能借此机会攀上乡长,以后不知道有多少好处啊。

    过了几天,正是一个赶集日。李炳云一大早就从花子溪赶到柏树垭,手里还拎着两只大公鸡和两瓶剑南春,直接来到乡政府大门前,乡丁听说是杨继光的客人,让李炳云进入政府大院。李炳云一见来人手中不空c便问道“有事吗?”李炳云忙说是为感谢大小姐救命之恩,特地前来。

    杨继光满面带笑,连说请坐,有人还端来茶碗,放在李炳云面前。

    李炳云受宠若惊,只敢把半个屁股放在板凳上。连说谢谢。

    又递过来一支香烟,杨继光开口说“会长,我正有一件事情和你商量。我想把妹夫一家迁移到花子溪居住。”

    原来,李朝富自从被捕出狱后,便停止了私塾,一家人没有了生活着落,打算务农为生。妹妹杨琼芳和杨继光商量,打算迁移到花子溪。

    李炳云想想,答应了下来。让李朝富迁移到花子溪的李家祠堂住,租种青杠会的会业二十亩土地。租金就是提供青杠会祭拜祖宗的各种费用。

    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案,杨继光非常满意。一九三四年八月,李朝富全家就迁徙到花子溪去了。

    因为是李炳云族长的主意,花子溪的人又都是李姓,论起家谱,都是李国应,人称国应公的后人,大家也都认同了。都称呼李朝富为先生大爷,虽然是新来,听说还是杨继光的妹夫,而且听说杨琼芳是练家子,花子溪哪个也不敢惹。加上李朝富待人谦恭,深受尊敬。无奈家里人口虽然多,劳力缺乏,有时雇佣短工,又伙同另一家叫李明清的买了一头黄牛。

    一家人平平安安过起了小日子。

    这花子溪本是一条无名小河,据说有一个叫花子饥饿难当,昏昏沉沉来到小河上的拱桥上,失足落入小河里,于是小河就有了名字叫花子溪溪水东岸的一条小山沟也就和小河一起有了名字,成了花子溪的附庸,“花子”象一重挥之不去的诅咒,把贫穷恩赐给了山沟,山沟为东西方向。沟口的西边是一条小溪,东边的尽头叫小湾,小湾东是一座七十多米的山梁。从小湾到小溪有一里半的路。从小湾东山沁出的泉水由一条小沟流入小溪。山沟两边十多家人修建了高高低低的住房,李家祠堂和李炳云家的住房对沟而望都是瓦房,李家祠堂下首有一家叫李朝青的也是瓦房,其余的十多家都是茅草房。一看就是一个贫穷的所在。沟中间的是水田,但是很难都种植水稻,人们说:栽上花子溪,狗都不吃稀。因为缺乏方便的水源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