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回 国应公拓荒鹅公包 李顺义寒窗苦读书(第1/1页)  瞠目结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说李国应和婶娘送走张才木以后,观看住房四周,有几块土地,虽然杂草丛生,倒也平平整整,好像是以前有人耕种过的荒地,于是在一个没有风的日子放起一把火,等火熄灭后,用从柏树垭买回的锄头挖起来,居然比较容易挖于是婶娘和李国应经过十多天苦干,居然开垦出两亩多土地,于是在离家远一点的地方又故技重施,又开垦出两亩多时节正是冬初,便把从湖北孝感乡带来的小麦种子播了下去婶娘又去柏树垭买来二十多只小鸡,李国应从此天天和小鸡们玩耍不等天黑就把小鸡关进西头小屋的鸡窝不知不觉,冬去春来小麦地一片绿油油,小鸡们也长到了七八两一只只不过有三只死了夏天到了,小麦已经长出沉甸甸的麦穗,看来丰收在望

    李国应和婶娘看见自己的辛苦终于有了收获,不禁有些高兴又和婶娘一起到了几次柏树垭,由于移民多了,柏树垭的店铺也多了起来,赶集的人常常有百多人。婶娘从湖北也带来有五十多两白银。花销也少,又添置一些用品和农具。把个家也收拾的像模像样还陆陆续续又认识了七八个湖北老乡。还相互探望不久麦子就成熟了,居然收获了上千斤小麦不用交租子,康熙对移民三年不收税赋。

    又在地里种植了玉米与蔬菜这里气候湿润,离家百多步远还有一个水塘,水塘不大只有半亩地光景,居然偶尔发发现有鱼跃出水面,看来个头还不小

    可想而知,张献忠剿杀乡民到现在近百年了,这自然生长的水中之物会小会少吗!

    湖北人本身就擅长捕鱼,婶娘耳濡目染也会学来几招和李国应一起砍来竹子,用糟糕的蔑匠技术制作了两个竹筐,沉入水中,在竹筐里撒下几把小麦两刻钟以后,拉起竹筐,居然捕了二十多斤鱼!

    日子倒也过的辛苦中带有一些甘甜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就是七年李国应已经成了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汉,房屋也修缮一新,还扩建了三间草房养了一头威猛的黄牛,土地也扩了十多亩婶娘还向张才木提亲,结果一拍即合李国应很快就迎娶了十七岁的张氏当李国应满三十岁时,就是一个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的当家人了大儿子李正龙,二儿子李正凤,三儿子李正象当李国应满五十岁时,婶娘就无疾而终了二儿子李正凤又到离鹅公包十里路远的铧厂湾开垦了一片土地,另立门户李正象也到十多里的锁墙沟开垦了一片土地,另立门户去了

    锁墙沟,是一个y字形的山沟,y字左边被贵姓的湖北人占了,李正象占了右边的山沟在两沟交汇处有一座古庙叫倒坐庙,因为一般庙宇会把庙门开在对沟下方的地方,但这庙门反其道而行之,开在向上,也就是对着贵家和李家的方向它象一堵墙,锁住了沟口庙不大,但传说有人曾经在午夜时分,看见庙后冲起一道华光庙里的菩萨很灵香火旺盛一次李正象到庙里烧了钱纸,求到了一个吉利的签大意是四代必出贵人

    李正象于是注重子孙教育,不惜把子孙送到柏树垭私塾里去读书,因此,子孙都有文化,果然李正象的曾孙李顺义读书特别勤奋,而且天资聪慧,十五岁时,竟然乡试考取了秀才在那个时代,也是无限风光了

    但是,因为注重读书,很多农活耽误,家里庄家比左邻右舍差,收成不多,反而家境清贫光是一个秀才的名气是不能当饭吃的李顺义二十岁就开始设馆教书,家境才开始转好后来娶妻王氏,生下三男二女

    长子李朝富c次子李朝茂c老幺李朝凤

    单说李朝富,也是继承了父亲衣钵,读书认真刻苦,四书五经c前朝后汉c天文地理,烂熟于心。

    正是:勤劳耕织五代人,人丁兴旺靠打拼,

    清贫秀才入西席,书香门第是传承。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