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七:探究竟(上)(第1/2页)  天欲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到了落日时分,白禾对婺州还是熟悉些,只怕他们一行人显出江湖作风来让刘家人小看,特地嘱咐了他们好生打扮,道:“你们有所不知,婺州风气近来奇怪的很,都是先敬罗衣后敬人的,你们还是仔细打扮为好。”

    苏瑞笑道:“且看公子爷身上这上好的锦袍,就没人能小瞧了我们去。”赵瑗身上那衣裳是内造的贡锦,要数十个熟练工匠一并织上数月才好,光这份手工,就是无权无势之人享受不起的。

    不过她话虽这样说了,但盛装打扮是免不了的,苏瑞挽了个发髻,戴上了赤金的花冠雪柳,着了竹青的对襟,黑色的宋裤,把那一支玉质短笛别在了腰间。

    虞素化外中人,也着了藏青色的百迭裙,灰紫色长衫外披了件灰色的广袖褙子,将一头灰发齐齐地簪挽起来,依旧是青玉簪,发带飞舞。

    折知琅也换了件半新不旧的锦袍。

    唯独谢衡依旧是白衣玉冠,手捏黑色洒金扇——他那是旁人都比不了的名士风流。

    收拾停当,白禾又派了那机灵的小厮替他们赶女眷的车子。靠近京城的地方,礼法便显出它的作用来。饶是苏瑞再不愿,也不得不乖乖地和虞素一块坐到车里,不再在外头抛头露面起来。

    那夜月色清冷,已然很有几分秋日的寒意了。

    那小厮驾车既快又稳当,离了骑马的折知琅等不近不远的距离,苏瑞便笑问道:“来来往往了这么久,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这言下之意自然是要抬举他的意思了。

    “我姓崔,家里行四,您叫我一声崔四就是了。”那小厮大概也知道这番含义,开口说话的声音里都透出几分欣喜来。

    虞素道:“哦?你既姓崔,可是五姓后人?”

    她说的五姓是隋唐时代极为有权威的世家大族,千余年的世家形成的势力已然让李唐王朝都开始恐惧:从李世民开始,就用《氏族录》来打压他们的势力,而武则天更下达了五姓人家之间禁止通婚的命令,阻止他们串成更大的网络。

    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在民间还常以“禁婚人家”说事儿,炫耀自己的门第。只是唐末起义遍地烽火,这些世家大族,也都离散而去,再没有从前的威风了。

    “仙姑啊,这五姓繁衍至今,联宗收族数不胜数,我哪敢攀上那等高门。”崔四笑道,“只盼着呀,二师姐多多美言几句,把我从外门,提拔到内门,也就够了!”

    他这一话说的苏瑞笑了起来,虞素倒一贯的云淡风轻,低垂眼眸,不知道又想到了何处去。

    不多会儿,前头便传来折知琅的勒马声:“咱们到啦,好气派的宅子。”

    崔四道:“哎,小将军说的是,他们这几家,都是近二十年婺州最有钱的人家了。”他小心翼翼地搀了虞素下马车,又对苏瑞道:“二师姐,那我就赶着这马车进后院歇着了啊。”

    苏瑞知道他心有忌讳,不太会想和他们一同赴宴的,就任他去了,不免又塞些银两给他要他好好照顾自己,那崔四只一笑:“我同他们家常来常往的,二师姐不用担心。”,便赶着马车到后院去了。

    苏瑞打量这宅邸,好一出四进四出的大宅,虽因为礼仪,不好铺排,也是处处雕梁画栋,很显出奢靡了。

    刘宛亲自到了二门来迎接,见了他们,先低身道礼口问月华仙子安好?

    苏瑞对这礼觉得头皮发麻,恨不得躲到最后去,可折知琅和谢衡两个少年人,偏推着她受礼,就连赵瑗看着,也并不劝阻。她只好站在他面前受了礼,又还了一个大礼:“刘公子过奖。”

    这一套功夫做完,刘宛道:“我听到下人禀报几位来的消息,就已经邀了一众朋友都到席上了,我父亲听闻都是江湖上的朋友来了,也非要来见识见识,一会儿你们可别介意。我父亲是最随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