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里仁4.10(第1/1页)  谁写的论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句话,看完一头雾水。因为“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如今没有相同或类似词语表达习惯。只能借助文献解读。不同时代的文献释义还有差异。

    《论语注疏》说:此章贵义也。适,厚也。莫,薄也。比,亲也。言君子于天下之人,无择于富厚与穷薄者,但有义者则与相亲也。何晏c邢昺意思是说:君子行走于天下,与人相处,不看重对方是富人还是穷人,不嫌贫爱富,而是以“义”(合适c恰当)为准则,谁“义”就和谁亲近,就和谁“比翼齐飞”。

    《论语集注》:适,专主也。《春秋传》曰“吾谁适从”是也。莫,不肯也。比,从也。朱熹意思是:君子之于天下,不依附于“专主”,没有啥“不肯”之事,只要合时宜(义)就跟从c顺从c随从。

    《论语集注》谢(良佐)氏曰:“适,可也。莫,不可也。无可无不可,苟无道以主之,不几于猖狂自恣乎?此佛老之学,所以自谓心无所住而能应变,而卒得罪于圣人也。圣人之学不然,于无可无不可之间,有义存焉。然则君子之心,果有所倚乎?”谢良佐的意思是:君子至于天下,有中心思想(义),以适宜为主线依据,没有一定之规,无可无不可(但根本有别于佛学c老子之学,佛老之学不谈“义”)。

    南怀瑾《论语别裁》:讲到仁的用世,一个大政治家处理国家的事情,没有自己固执的成见。“无适也”是说并不希望自己一定要发多大的财,作多大的官。虽然这样没有成见,也不是样样都可以。“无莫也”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应该走哪一条路呢?“义之与比”,义就是仁的用,只问应不应该做,为道德应该做的就做了,不应该做就不做,以义作比对。推之个人的立身处世,也是一样的道理,这是讲仁的修养条件。

    李泽厚《论语今读》:孔子说,“君子对待天下各种事情,既不存心敌视也不倾心羡慕,只以正当合理作为衡量标准。”

    孔子的本义是什么呢?大家可以有奖竞猜一下,哈。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