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卧底初体验(第1/5页)  秋风斗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梦阳在一队边军的护送下赶往仇钺的驻地——宁夏镇安化县。为避开西厂的追踪,他们刻意乔装成赶路的商队。

    穿越南直隶、河南,进入陕西。到达潼关卫李家庄时,梦阳远远听到汹涌奔腾的水声,犹如万钧雷霆,动魄惊心。再行数里,便来到黄河之畔。河水翻滚如沸,在夕阳下透出酱紫色的光。河对岸即为“千古黄河第一渡,鸡鸣一声听三省”的风陵渡口。风陵渡地处山西、河南、陕西三省交会之处,扼黄河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所。明朝在风陵渡设有船政司,负责掌管这一带的船运交通。

    数声鸣叫从空中传来。抬头望去,几只大雕在头顶盘旋不已,转而又如离弦之箭一般飞往对岸的渡头。梦阳见那雕身姿入云,磅礴雄健,甚以为奇。

    更奇的是,百十丈之外的河面上竟用船只和木板连起一座横跨黄河两岸的浮桥来。浮桥一般只在有渡河作战需求时才搭建,战后随即拆除。明朝初年,边军曾在兰州建镇远浮桥,以二十四艘大船并排连接黄河两岸,每船以锚定于水中,再用铁缆将各船串连,铁缆末端固定在两岸的巨型铁柱上。船上架有木梁,木梁上铺设木板作为桥面。镇远浮桥建成后,以其贯黄河之势、立中流之固而威震天下。它作为防御工事的一部分而被长期保留,在浮桥的使用中算是一个特例。此处的地理位置不比兰州,就抵御外敌而言,根本没有架设浮桥的必要。在这里搭一座浮桥,除非是有一头儿的明军要攻到河对岸去。

    明朝设九大军区(镇),有“九边重镇”之称。此地一河之隔,分属两大不同的军区管辖。河这边的潼关属延绥镇,总兵陈继同是杨部堂的心腹;对岸的风陵渡属太原镇,总兵薛启德是刘瑾提拔的人。此二人不是牛郎织女,凭空搭起一座桥,难不成是为方便两岸村民走亲戚?

    再往前行,便见到桥头有重兵把守。梦阳上前询问,才知桥是太原总兵薛启德从对岸搭过来的。薛启德最初说要建桥,延绥总兵陈继同只道他是痴人说梦。没想到薛启德真在风陵渡调集大批船只和工匠,并开始打造铁柱、铁缆。陈继同见状大怒,骂道:“狗胆包天的东西,仗着有阉党撑腰,造桥造到我延绥镇来了!他敢造一座,老子就敢造两座!一座通到他婆娘的被窝里,一座通到他老娘的裤裆里!”

    陈继同命人预备下大量火箭火把,只等薛启德的船开过来,就把他们连人带桥烧个精光。谁知这时兵部突然下达命令,命薛启德尽快将浮桥建成,相邻各防区人员一概不得拦阻。陈继同傻了眼,只好等桥建成后,在这一头儿布下重兵,以防不测。

    梦阳心道,此地并无战事,造这么一座浮桥着实可疑,不知刘瑾和薛启德到底安的什么坏心。他走上桥去,望着河水冲击桥身产生的一圈圈水纹。他莫名认定那波纹里藏着什么东西,可能是他的命运,抑或是他流失的华年。他俯在缆绳上,探起身子细细看去,终于把波纹里的东西看明白:那竟是一朵芙蓉花,花心里隐隐绽出董婉温柔的笑靥。她在打趣自己,笑他独自流浪,彷徨无依,再也回不到他们曾经在一起的岁月了。梦阳盯着河水,越看越出神。突然间,河流仿佛铁幕一般静止了,而桥身却飞速地后移,他只道自己要被带往遥不可知的地方,在那里永世沉沦。

    “李大人,使不得,使不得啊!”

    梦阳回过神来,回头看到一个兵丁拦腰把自己紧紧抱住,这才发觉若不是他拦着,自己早已投身滚滚浊流。

    ……………………………………………………

    一路向西,翻山越水,越走越辽阔,越走越荒凉。梦阳心想,要不是自己丢官罢职、四处避难,恐怕一辈子也没有机会来领略这大西北的风光。因磨难而陷入漂泊,反倒在漂泊中饱览了寻常人难得一见的奇丽风景,在最荒凉的旷野享受到最极致的孤独,不知道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