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宗祠(第1/5页)  长歌以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一日晨起,桃花将落,燕鸣啾啾。上官湄倚在窗边读诗,书卷忽地从手中滑下,她望着窗纱上的上下纷飞的剪影一怔,今年的燕子怎么回得这样早?正出神,太医令刘宪循例来向中宫请脉问安。

    “刘太医请起。”

    上官湄正襟而坐,令左右退下。刘宪身历三朝,性情淡泊温厚,乃如今天下当之无愧的杏林国手。如今故人重逢,仅仅几句寒暄,两下里皆是唏嘘不已。

    “回娘娘的话,治病救人是微臣毕生所愿,所以——”

    “所以你便继续留在宫中掌管了太医署?”上官湄毫不客气地打断他。

    “请娘娘明鉴,”察觉了上官湄语气不善,刘宪立刻跪下道,“臣身为医者,只医命医心,从不贪图名利为人卖命,也从不涉身前朝争斗之中。”

    上官湄眉头微微蹙起,“当真?”

    “先帝也好,陛下也好,微臣并不在意。”刘宪正色道,“朝局复杂,臣只愿能永远守住太医署的仁善清明,其他一概不求。”

    “也罢,”上官湄亦不欲再多为难,“你起来吧。”

    刘宪站起身,取过脉枕放在案上,为上官湄细细地把了脉,回道:“娘娘无恙。但恕臣多嘴,近年来娘娘经历了些波折,大约受过不少伤病,身体较常人更弱,切忌动怒。”

    “本宫会记得的。”上官湄向前探身低声道,“有件事本宫一直想问你,但苦于不得时机,现在本宫要你实话实说。”

    “是。”

    “你既然说不受人摆布,三朝天子待你皆是不薄。”上官湄深吸了一口气,“本宫只想问你,本宫的父皇到底死因为何?”

    刘宪徐徐答道:“回娘娘,先帝因箭伤和心脉受损而崩。”

    “你犹豫了,是不是在替人隐瞒?”上官湄敏锐地眯起眼睛。

    “娘娘,”刘宪凑近了些,像是怕被人听到,“先帝中箭位置计算精准,并不致命,且医治及时本已无碍,但可能是先帝受惊过度伤及心肺才”

    “你的意思是箭伤不是主因?”

    “臣觉得不像,但也有御医不这么认为。”刘宪摇摇头,“娘娘也知道,先帝自先皇后仙逝便龙体欠安,一直用药调理。当日先帝受伤,忧心耗损,气血两虚,最终此事查不出别的破绽,所以臣以为可能真的只是先帝龙体本身的缘故”

    上官湄沉重地点点头,又叙了几句便让他退下,靠在窗边陷入了沉思。

    明明是高乾下的手,他精于刀剑,怎么会不致命?难道——他并不想置父皇于死地?

    正想着,木若兰欢天喜地地走进来。

    “娘娘,你看谁来了?”

    济儿?上官湄缓过神坐直身子,见木若兰引着上官滢走进来。这几日虽说皇子公主每天都来请安,但上官湄回宫还不到十日,正处在风口浪尖上不想被人议论,便只说些教导关怀的话,没有对上官滢和上官济多嘱咐什么。现在上官滢主动到凤仪殿来,上官湄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算落了地。两年多未见,上官滢长高了不少,一身浅粉色的衣衫配上头顶娇艳的桃花簪子,衬得她满面春光,模样也比当时那个胖胖的小姑娘更加可人了。

    上官滢近前来,略略屈了屈膝。

    “宴清公主快免礼。”上官湄笑道,示意木若兰去扶她。上官湄看见红袖也站在她身后,便对着门口侍奉的几个侍女道,“你们先出去吧,本宫和公主说会话。”

    “皇后娘娘是我的嫡母,我是不是应该称您一声母后呢?”上官滢挑了挑眉毛。

    “滢儿,现在只有你我,若兰也不是外人,我们就不做那些表面功夫了。若兰,去把前几天我准备好的桃花耳坠拿来。”上官湄拉着上官滢走进寝殿坐在床上,“滢儿,你和济儿可都还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