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木匠皇帝(第1/2页)  天启162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初春的北国,早上的风还是冷飕飕的。睁开睡得迷迷糊糊的眼,再次确认了自己所在的地方,朱由校彻底接受了自己穿越过来的现实。艰难的从被窝坐了起来,门外等着伺候的侍女太监流水般把洗漱用的温水,青盐,还有洗的干干净净的棉袍带了进来。如同木偶人般被人穿上衣服套上棉靴,朱由校心里暗暗吐槽了下这腐败的封建生活。正在这时王承恩走了进来,”主子,今天文师傅说主子身子刚好,怕学业过重再累坏了身子。三天后再开课“。”那正好,今日我身子没什么大碍了,吃过早饭后你备上车架,咱们去宫里谢恩,要是还有时间,晚些时候再去拜访魏公公。“朱由检拿起盆里的毛巾拧干在脸上捂了片刻用力擦了俩下。走到院里,因为北方的缘故,天边还泛着一丝铁青色,院里得树上已经开始有点冒绿尖了。不过还好,看今天这天气,估计是个大晴天。

    坐进饭厅,诺大的空屋子只有自己一个人得座位,服侍的宫女太监分立两旁,看着更是冷清。朱由检回过身来,问道“平日这饭厅也是这么冷清吗?”王承恩靠前一步,回道“王爷,您平日深居简出,又不喜欢和王公贵族大臣打交道,因此这家里就没什么客人来访。平日里也就您一个人在这里用饭”。哦了一声,朱由检便跪坐在桌子前边。明朝是个非常注重礼仪的朝代,主要是源于当年太祖朱元璋为了开万世基业立下的诸多条条框框。侍女们按着“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疏酱处内,葱片处右,酒浆处右。以脯俗置者,左朐右末“将各式菜肴一一摆放在桌上便退了下去。看着满满一桌子的饭食,朱由校觉得再来七八个自己也不一定能吃的完。看着站在旁边的王承恩,问道“你早上吃过了吗。”“奴才不饿,奴才早就吃过了。”王承恩回道。然而一阵咕咕噜噜的声音从王承恩肚子传来,朱由检不禁笑了起来,“你怕什么,这么多饭食我怎么吃的完。来,你把这两碗菜和这笼包子端过去吃。待我吃完了,有没吃过的也热热分给下边人吃了。好好的饭食浪费了岂不可惜。”说着便让王承恩端了过去。

    这些年来,随着王承恩在王府不断升迁,也是做到总管的人了。京城里各式菜系,甚至宫里的御膳房也不是没吃过。可看着自己眼前这两碗菜,才觉得是终于扬眉吐气了。自己家本就是河北贫农,若不是实在活不下去谁会小小年纪就自宫当了太监。受了无尽的白眼吃了无数的苦,那些贵人看自己连条狗都不如,动辄就有杖毙的危险,可今日王爷竟如此对自己,往日里给王爷上课的文先生也不过这样。鼻子一酸,眼泪查点掉了出来。不过朱由检在桌子上正努力对付着一只坛子鸡,肉质鲜美可口,这一幕却并没看到。

    用过早饭已过辰时,府里已经是备好车马在门口等候了。登上马车,招呼一声,长长队伍便开始向着紫禁城而去。一个人坐车难免无聊,打开马车帘子,往外看去。此时的明朝虽然已经有了将近两亿人口,但和四百多年后相比,依然是地广人稀。街里最繁华的地方也不过两边有些阁楼买卖货物。路边偶尔还有些活不下去的贫民在自己孩子上插着草标,期待着能有个富贵之家能把自己孩子买去给条活路。难呐,明朝末期天灾不断,今日这里雪灾,明日那里旱灾,各地灾情不断。而政府又需要不断剿匪,在辽东与后金作战,赋税一年比一年重。在百姓断绝生路之后,造反就成了唯一活下去的办法。朱由检在车里暗自感叹。

    不多时马车已经过了午门。虽然藩王未经皇帝召见,不得入宫。但朱由检并未成年之国,又是先皇仅剩的两个皇子,因此特赐进宫行走的权利。王承恩跟宫门口太监报名之后,那太监道:“今日早朝陛下朝会要定东林逆党罪名,刚刚下朝。现在刚去乾清宫,你们去乾清宫即可。”马车轱辘轱辘有往前走了一段,便停了下来。走下马车,看着这鲜活的紫禁城,真的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