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物是人非事事休(第1/2页)  又见易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已近深夜11点。y市中心地段商圈的鸥鹭星河小区内,一栋典雅精致的临街楼。同往常一样,此时窗外喧嚣繁华的街道,行人已渐渐稀疏,剩下炫彩的霓虹。周围安静得仿佛一切都将进入梦乡。

    一个敷着面膜c身着白裙的女孩儿,纹丝不动地坐在自家客厅的沙发上,出神地看着茶几上的笔记本电脑。

    女孩儿似乎透着一种不食人间烟火,让人难以接近的气质。她没有开灯,整个房间都是黑漆漆c静悄悄的。

    房间唯一的光亮来自于电脑屏幕。屏幕显示着的这篇一rd文档的大标题是《易安,一眼恍若千年》。不一会儿,女孩儿回过神来,用纤细灵巧的双手,飞快地在笔记本的键盘上敲击着。不多时,一段段立意新颖的文字诞生了:

    说起古时候的文人墨客,人们对宋朝女词人李清照一定并不陌生。这位史上鲜有的能与优秀男性文人一较高低的才女,虽号易安居士,却大半生坎坷,孤寂,飘零。除却她一首首婉约动人的词,她的一生本就是个传奇。

    “千古第一才女”的美名,或许是她从未想到的。但是可以肯定,她对自己的才华向来是自信的。

    李清照还是个少女的时候,就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京都的繁华,环境的优雅,加上她自幼天赋过人且秉承家学,一首名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

    记得年少气盛的那会儿,她甚至写了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通过对先前各家的评价中,系统地阐述了优秀词作的标准。

    《词论》当时流行的词牌曲调中豪放的较少,导致文中评价较高的词家都是婉约为主,一不小心就得罪了不少的豪放派词人。于是后世那些豪放派不遵循曲调者,对她很是厌恶,都道是一介女流之言论,乃是“妄评”。但是这丝毫没有阻碍李清照的创作生涯,相反,她的词作就是《词论》最有力的例证。

    从最初的崭露头角,到后来的享誉文坛,自成一家,她始终坚信自己的笔下,必然都是一首首经典杰作。

    金兵南下后的宋朝,多少人辗转漂泊,流离失所。李清照惜别故土,选择南渡,实属无奈之举。

    此时,丈夫赵明诚已经病逝了,她孤苦无依,孑然一身。确切地说,她还有夫妻俩一辈子珍藏的金石字画。

    “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丈夫赵明诚的嘱托犹在耳侧。可不知为何,每每念及此话,总觉得莫名伤感,虽然她同丈夫一样视金石如命。无奈身处乱世,她在一路颠沛流离中侥幸生存,却渐渐失去了这些宝贝。她终于还是辜负了丈夫的这个嘱托。

    可是,为何丈夫的嘱托令她伤感呢?这是个她没有深思的问题。

    因为她是个有思想,有才华的女子,更加忧心的是家国大事。

    她曾经感叹:“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她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她的一句“江山留与后人愁”,成了千古绝唱。

    南渡前的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后,她“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然而在那样的时代,在绝对的男权社会,但凡有一个女子出类拔萃且抛头露面,便会伤了一些男人的自尊心,就要被无情打压。但她不在乎所谓“女流之辈”的偏见,而是用自己的实力碾压着那些庸才,可以说,她是丝毫不逊于男人的大文豪。

    很多人都喜欢她的“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特别是那句“物是人非事事休”,引起了很多饱经沧桑之人的共鸣。

    此时,已是两鬓斑白c风烛残年的李清照,终日缠绵病榻,她对家国大事已力不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