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西小河(第1/2页)  减速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西小河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作家,或者说以码字为生,当高三语文老师告诫他理想和现实是两码事的时候,这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了。

    但他的理科成绩极差。高考放榜前他在姨妈家躲了两个星期。

    值得庆幸的是那个沮丧的夏天行将结束时,他发现某些院校当年开发了一些新的教学科目,且难以招徕学生。毫无例外,那些新科目名称都比较古怪,与学校名字搭在一块则更让人惊奇。

    他最终从一长串不知名的院校名单中选择了一所体育学院。于是,他打点行装来到省城,入读了该二本科学校的新闻系。

    世纪初的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电脑游戏新近流行,运动场上从早到晚进行着各种球类运动。夏天过去,秋天来临。天气逐渐转凉,绿树成荫的校道上迎面走来的姑娘们裙子却越穿越短,让欣喜的西小河看也看不够。

    各种光怪陆离的诱惑充斥校园,可惜西小河并不擅长那些容易令人上瘾的活动。在经历了一系列令人心碎的挫折之后,西小河决心加入学院的文学社。

    文学社的创始人叫朱茂仕,是学院的后勤主任,五年前来自省城知名的师范大学,但具体做过什么无人知晓。他身高腿长,脸上胡茬从不刮干净。

    入社当天,西小河便向朱茂仕反映了文学社存在的问题:他们没有成员,没有作品,没有读者。他一本正经的样子逗地朱茂仕发笑,说你想太多了,别忘了这里是体育学院。

    于是西小河到处转悠,花了两天时间在食堂门口拉到两名新社员。过了几天,校刊《跳跃的青春》创刊了,但亟需作品来吸引眼球。

    不久后的一天中午,一位大腿如水桶般粗细的男同学找到了西小河,当时他正呆在教学楼边上的小杂间里,趴在文学社的小桌子上睡觉。

    这位平时不怎么住校的本地学生当时手里拿着一个白色饭盒。坐下后,他气定神闲地从饭盒里挑出一只蟑螂,然后又伸出拇指,在小强面前比了比大小。

    这顿时让西小河来了劲。他把蟑螂摆在没剩多少的饭菜上,拍下几张照片。

    接下来,他假扮成兼职学生,混进了食堂厨房。几天后,在案板上剪脚趾甲的切菜小工和那只剩半边脑袋的蟑螂一起上了《跳跃的青春》版面。

    《一只小强的优越生活——食堂卫生状况调查》在学校引起很大反响。西小河并未顾及创始人脸面,义愤填膺地向学校个别管理人员发起猛烈抨击。

    没过几天,承包食堂的老板在一片斥责声中滚了蛋,换成了校长的另一名远房亲戚。

    食堂卫生在看得见的一些方面有了改善,西小河也俨然成了一名真正的记者。他针砭时弊,揭露社会不公。他像真正的记者一样跟校道上每个露着大腿的姑娘热情地打招呼。

    他甚至还从食堂对面卖熟食的小卖部为校刊拉来了第一笔赞助。

    由于实际掌控校刊整整四年,同时适当地吹嘘了印量,毕业时西小河顺利通过面试,成了地产月刊杂志《房仕》的一名现场采编。

    他埋头苦干,成功地在三十岁前升任为杂志主编,可惜报社经营却每况愈下。在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房仕》印量逐月下跌。

    西小河后知后觉,直到某天突然发现周围尽是些新来的姑娘小伙时才察觉大事不妙。2012年年底,《房仕》终于令人不快地倒了闭。

    工作不尽人意,但生活尚让他感到一丝庆幸。去年春天刚升职那会,未来在向他招手,他将有大把大把的钱可赚,已到了安家立业的时候。于是他掏空积蓄,在白云机场北购入了一套房产。

    配套欠缺,离市区距离过远,从不间断的涡轮发动机噪音,该小区存在许多问题,但对房价上涨形成不了丝毫阻力。日子一天天过去,接听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