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4(第2/4页)  四城九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跟他讲在外头的事儿,自然是没把他当回事,而他不能白白丢了这个重振山水的机会,不过,廖老爷子一时还摸不清个水深还是滩浅。

    吵闹了多年的新文化运动和西学教育的时髦,靠遗风老派的声名根本形不成声口儿势力。廖老爷子在清国时期幸亏还有短暂留过洋的经历,其实只是做朝廷委派的学监履历,没有被放在必须革除的地步,也就站在轻飘的看似威高却权职轻飘的位置上,得着些狐疑的尊重,加上他似是与世无争的脾气,使他大半辈子稳当平顺。

    虽然这是远离风口浪尖的闲差,形不成呼风唤雨的阵势,但正是和段祺瑞早年师门同窗这个意外缘由,而更随着段祺瑞在京城得了势力,他愣从一个闲云野鹤摇身一变,成了能在各路官面儿上被逢迎的身份,只是风光时短,时事熬人,岁数大了被青壮新派厌恨,虽心有不甘,也只好卸任归田。

    唉,廖老爷子狠狠的叹了口气。

    借着段总那东风细柳的关系,他把大儿子津民想着法儿着塞进了执政府,也就是指望着津民能消息灵通,自己也好见风使舵,可当下的突局面他和所有人一样没想到,靠山眼见着根基动摇,时局发展一时还真看不清。

    奉军已经明火执仗着进了京城,摆开了占据京城势力的架势,好在自己和直奉的势力都没有过节,而且卸职不久,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为难。

    “津育呢,出溜到哪去了,不好好在家呆着,整日介给我惹是生非,老孙,老孙又在哪胡咧咧呢!”想起来小儿子津育跑出去一整天不见个人影儿,廖老爷子没处撒火,就用拐棍跺着地。

    津民垂首旁边站着,望着脚下锃亮的皮靴,知道老爷子把气儿要撒到津育身上,心里偷着乐,小步退着准备开溜。

    津民趁佣人吴妈应着老爷子的吆喝,跑出去找管家老孙的当口,也悄声着退出正堂。

    他挑帘退出门外,解开风纪扣,擦擦脑门上的汗长出一口气,正巧看见津育满头大汗着跑进院门,赶紧摆头努嘴让津育别奔正堂来撞雷。

    津育在院门口已经听了老孙的提醒,看他哥的示意,心邻神会着吐吐舌头,一溜烟直奔了后院。

    津育溜到后厨拿了半张烙饼回到后院当间儿的葡萄架下,偏腿儿坐在廊条凳上,一边咬着饼一边饶有兴致的看在院子当间儿的四姨太吊练嗓子。

    “非是我临国难袖手不问,见帅印又勾起多少前情。杨家将舍身忘家把社稷定,凯歌还人受恩宠我添新坟。庆升平朝堂内群小争进,烽烟起却又把元帅印送到杨门。”一段本应是武气英姿的穆桂英开场儿让四姨太唱得忸怩柔情。

    越过院墙的夕阳红彤彤的云边,剪影般的葡萄枝叶纠缠茂盛,葡萄架下洒下点点斑斓。

    四姨太正甩袖勾指头,半熟不熟的吟唱着曲牌,身后响起的低声叫好令她一惊,委婉纤细的兰花指停在半空。

    四姨太扭过细细的腰身,津育探着脖子也顺着声音望过去,见是还穿着笔挺军装的津民正从前院拐过穿廊,手拨着道边夹竹桃叶子走过来。

    津民身姿笔挺的合脚跟儿给四姨太敬了一个礼,四姨太扑哧一笑,绣花的衣袖捂在嘴边。

    “这老爷子儿,又训了我大半天了,这岁数了心还没散,听他的还不如听咱们四姨太的亮嗓儿呢。”津民笑嘻嘻的。

    他和四姨太岁数差不多,所以说话并不像对长辈儿的态度那么谦恭有度。

    老爷子是当年还在公职位上,约着官场酒友在戏院捧角儿,恰巧看到了刚入行的四姨太。

    那时名叫姚鑫梅还只是个刚登台不久的小青衣,玲珑小巧的身段登时迷了眼,派人递了帖子约了饭局,登场面不久的鑫梅本来就心里打着鼓,想着永无出头之日,退下去又不知身在何处,忽然得着廖老先生的捧,再由人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