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卷》第五十章:救急失窃觅疑踪(第2/3页)  虫洞惊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朝诗人的诗歌。三个人边喝酒,边谈论。高适打趣说:“我们三人在诗坛上都算小有名气,却从未分出过高低。今天我们籍此打个赌,看这些女伶唱谁的诗多,就算谁赢。”三人一致表示赞同。第一个绿衣姑娘出场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高兴地说:“是我的。”第二个粉衣姑娘接着唱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也高兴地说道:“这是我的。”第三个红衣姑娘又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十分得意地说道:“又是我的。”王之涣这下真急了,赌气地说:“这三个唱歌的姑娘长相都不够出众,选的诗自然有失偏颇。”他接着指着四伶当中最漂亮的一个说道:“这个最漂亮的彩衣姑娘,如果再不唱我的诗,我就此罢笔,不再写诗了!”他的话音刚落,最漂亮姑娘果然莺声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不正是王之涣的那首广为流传的七绝《凉州词》吗?三人一听,哈哈大笑。

    云龘几人纷纷过来与二人见礼,非常高兴又结识了两位未来的名人。由于需要攀岩,云龘让二王脱下长衣,换上易于攀爬的短衫,五个人随即出发,奔向爪子印持续上山的路径。

    山体虽然略高,绝对高度大约在两百多米左右。但山坡的倾斜度并不是特别陡峭,仰角多数在60c左右。云龘c尚文凭借轻功和已经熟练的攀岩技术,可以轻松应付。李忠作为内卫将军,武功和轻功自然是出类拔萃,循着云龘二人的足迹,也是可以跟上。但对于王昌龄和王之涣,这两个武功稍逊之人,绝对是个考验,有时候,还需尚文扔下绳索助力。

    这五人追寻着那两趟爪子印,艰难地攀上了山顶,寻迹向纵身走去。

    行走的路上,云龘断断续续地同王昌龄和王之涣,提到了他来大唐之后,所结识的几个大诗人,简要介绍了与他们同生共死,患难与共的不平凡经历,引起了二王的极大兴趣。

    适时,李白刚一出道,尚未创出较大的名声,二王也只是略有耳闻。孟浩然则已名声在外,一首《春晓》几乎达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他二人只恨相见甚晚。贺知章和张旭两个老前辈,诗书俱佳,早已盛名天下,对二王来说,简直如雷贯耳,早已奉为一生的偶像。

    这二人一方面对云龘的机缘艳羡不已,另一方面又对云龘的博闻强记和蔑视天下的绝顶轻功,非常钦佩。他俩儿哪里知道:云龘的身份是一个现代的网络作家,博览古今,通晓文史,是他的长项;加之他因缘巧合,服食了珍稀无比的天蚕,练成了绝顶的轻功,他两个初出茅庐的古代人怎能与之相比?

    五个人犹如猎犬一般,寻着爪子印,摸索着前进。尤其是尚文,小时候在大山里长大,对山里的一切,再熟悉不过。对于追踪野兽,也是非常在行。本来大家寻迹走着走着,爪子印就忽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急得大家心急火燎。但是尚文却知道在前方的哪里,再能把爪子的痕迹找出来。有时候,甚至下一组的爪子印,与之前的痕迹,根本就不在一条直线上,若没有丰富的山里经验,绝对不能再行接续。坦率地说:如果没有尚文参与追踪,恐怕这一行人,早就把猎物给追丢了。

    就这样,大家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寻迹,来到一个低矮的洞窟前。这个洞窟位于灌木丛中的一个地势略高的丘陵上,四周有茂密的树林遮掩,洞口有荒草覆盖,若不走进仔细观察,还真发现不了这个隐秘的洞窟。站在丘陵顶端,将头伸出,又可以透过一人多高的草丛,居高临下,将下方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进可攻,退可藏,真是一处绝佳的藏身之所,如无非常聪明的头脑,绝对不会选择这样既安全又便利的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