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卷》第十二章:诚参佛寺动诗情(第2/3页)  虫洞惊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孟浩然见处贞大师对李白如此高的评价,更是兴奋异常,能为同李白结成知己而襟怀庆幸。他望了望云龘等人,也请处贞大师给点拨一二。

    处贞大师佛眼微盿,合十诵道:“阿弥陀佛,列位施主,虽未开言,然一颦一式,足以展示居高视下,海纳百川之态。列位何来?非仙非道,非僧非俗,非古非今,非我非夷,纵老衲穷尽思维,亦难窥点豹!佛曰:当来者来,必定有因,心如止水,淡然不惊。”

    云龘等人被处贞大师一席话,说得目瞪口呆。这老和尚简直太厉害了,险些就让他点破云龘等人的身份。好在他并不是真的神佛,能够洞晓天下万物。但是他的洞察力已远非常人可比,高僧之名,并非虚言。

    云龘等人见识了处贞大师的读心之术,因此,在后来的交谈中,不敢有似乎的卖弄。处贞大师也没再感觉出什么?只是孟浩然同李白二人时不时地,用一种奇怪的眼神偷瞟云龘等人几眼,意图在他们的脸上探查出什么蛛丝马迹?然而云龘等人心知肚明,口风收得很紧,他俩的火力侦察也就没有什么效果。时间一长,这两个本就不注意小节的家伙,也就恢复了原样,天上地下的海侃了起来。

    时间过得好快,不觉到了中午。处贞大师早已令知客僧安排了素宴,请众人入席。三杯素酒下肚,李白觉得不过瘾,非要孟浩然吟诗助兴。云龘等人也都鼓掌欢迎,处贞大师也微笑颔首。孟浩然经不住大家的热情相邀,也不做作,这本身就是他的性格,于是站起身清清嗓子,把他刚刚完成几天,尚未示人的新诗献给众人。

    《登鹿门山》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这首诗先写乘船赴鹿门山沿途所见,再写登山后遥想庞德公当年的行踪,感叹古人高风久逝,丹桂犹存,表达对名哲先贤的缅怀。全篇从清晨写到日暮,从眼前写到天边,景物随着时间转换成空间,运笔洒脱自然,或骈或散,状山意水,生动逼真,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飘逸韵致。

    孟浩然刚刚吟诵完毕,立即引来一片热烈的掌声。本来佛门不许吵闹,可孟浩然的诗作太好,大家还是捺不住性子,纷纷鼓掌祝贺。一时间,竟招来几个小沙弥探头观瞧,老和尚自然修养较深,但也是有几个从旁走过的时候,故意放慢了脚步,竖起耳朵细听,即使有违戒律,别人也看不出来,绝对是狡猾大大的!

    孟浩然吟罢,见李白一副钦敬的样子,不由分说,非要让李白即兴作一首诗,以祝酒兴。处贞大师也是以眼神鼓励。其它人也纷纷鼓掌,要李白即兴发挥。云龘知道:按照史书记载,大诗人定是要作那首《赠孟浩然》了。

    好个李白,剑眉微拧,玉面上扬,略一沉吟,一首享誉天下的名篇脱口而出: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此诗把孟浩然风流潇洒的品格推崇到极点,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c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轻权蔑贵,白首归隐,醉月豪酒,迷花不媚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抒胸臆,把孟浩然的仙风道骨比为巍峨挺拔的高山,令人仰望难及。

    “好诗!真是好诗!”孟浩然大叫着,一拍桌案站了起来,激动地就想拥抱李白,但碍于凳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