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尺素惊枭退,金樽聚义行(第2/3页)  虫洞惊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急忙大礼参拜,代替徐州数万父老,感谢云龘等人救命之恩。

    云龘将陶谦扶起,自怀中拿出两封书信:一封是司徒王允的私人密信,另一封则是北海孔融的公函。

    陶谦把两封书信快速看罢,引领众人来到州衙,大排筵席,一面安排慰劳北海大军,一面命糜竹捧出徐州牌印,让与云龘。

    云龘早知会有此幕,赶忙起身辞謝:“我等途经徐州,一为司徒大人代传私信,二感陶大人爱民之心,僭伸援手,并非为一州之牧而来,望陶大人体恤莫让。”

    陶谦闻听云龘所言,顿时涕泪俱下:“曹军大兵犯境,虽有众仙御度,不日可退。然其亡我之心不死,报父仇为虚,吞我徐州为实。众仙若去,曹军必卷土重来,届时,徐州百姓皆为齑粉矣!”

    云龘见时机已经成熟,并且他也料定,王允信中一定要陶谦百般挽留。因此,云龘顺水推舟,提出妥协:“既然陶大人如此说法,我等可在徐州讨扰一冬,辅佐大人,抵御曹操,然领徐州牧,断然不可!”

    糜竹见云龘等人已经让步,不好强逼,遂打圆场道:“主公,既然众仙业已应允后延时日,相让一事,徐图后议。”

    陶谦脸现难色,摊手说道:“众仙为徐州出千钧之力,何至取鸿毛之轻?”

    云龘见状,拱手作答:“既承陶大人如此抬爱,小仙若不承意,恐负厚情。只是案下之事,羞于启齿。”

    陶谦一听云龘有所松动,顿时面露喜色:“上仙具言,老夫必当竭力而为。”

    云龘回首看了看卫国和金成鑫,回身对陶谦拱手说道:“仙家虽于权势轻淡,然亦耽于风雅,特别是跌落凡尘之后。我众内有二仙,暂无逸侣,仙阁空度,时日熬煎。若陶大人金屋有余,可否解囊赐爱一二,小仙此间感激不尽。”

    古人自夏朝始,达官显贵就有蓄养家妓的传统,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更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这些歌舞妓,都是从小就被买来,由专门的老师教授歌舞诗词。稍有姿色的歌妓,一般到了十五岁,也就是古人所称的及笄之年,就由主人行成人礼。特别绝色的,则被主人收为义女,以待必要时作为礼品赠送,貂蝉就属此例。

    当达官贵人宴请宾客时,这些家妓则要发挥她们的特长,吟诗作赋,歌舞助兴,甚至陪客人欢爱。当然主人也可以把家妓作为礼物赠与客人。家妓的自由乃至性命完全由主人支配。

    家妓和小妾的区别,主要是名分上的差异。小妾可能参与管理家务,还可生儿育女,但是家妓不能,家妓主要用来给主人提供文化娱乐方面的精神享受,以及生理上的满足。古代的达官贵人外出不带妻妾,但是往往会带家妓,这时候家妓就担当着妻妾c家妓c侍女的多重身份。

    家妓的数量和质量,往往是一个人身份地位c财富的象征。家里的家妓越多,越能彰显有钱,或者权高位重。所以说古人蓄养家妓不仅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更要具备很深的艺术修养,不然歌舞再妙,也是无从欣赏。现在有些官员和大款包养的情妇,与古代的家妓相比,其素质远不可同日而语,她们满足的只是低层次的,附庸风雅绝对是望尘莫及。

    唐朝时期,蓄养家妓之风已成气候,官宦富人少则几十,多则上百。就连著名诗人白居易也是娇莺满院,“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不仅贪多,还总更新,真是风流神仙啊!

    到了宋代,蓄养家妓的风气更盛,就连苏轼这样的大文豪,也有几十个歌舞妓,欧阳修自言歌妓“姝”,甚至理学家朱熹也破了戒,居然弄了两个尼姑养做家妓。宋朝以后,元朝养家妓的风气逐渐颓废,主要因为元朝的贵族多数都是土豪,不懂得风花雪月。明朝养家妓稍有回升,到了清朝已然绝迹。

    陶谦一听云龘所提,当即满口答应。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