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百家姓(第2/6页)  文昌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

    上古的姓,源于母系,即便黄帝和炎帝是由于出生在姬水和姜水,从而得“姬”和“姜”姓,又从“女”旁和含有“女”字,那么姬水流域和姜水流域可能就是姬姓母系氏族和姜姓母系氏族繁衍生活的场所。

    黄帝以“姬”为姓,称“有熊氏”和“轩辕氏”。黄帝战胜炎帝,打败蚩尤的九黎族部落群,建都“有熊”。黄帝的氏族部落,以驻在地而得“有熊氏”。《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轩辕之立,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还有一说,黄帝(氏族)因发明了以马拉车,而得“轩辕氏”(古代一种有帷幕而前顶较高的车为“轩”,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为“辕”)。

    炎帝以“姜”为姓,又称神农氏。《白虎通义》:“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教民农作”。发明农业的氏族,被称为“神农氏”。

    上古至五帝至西周的帝c王以及其姓c氏如下:

    黄帝,姬姓,有熊氏,高旭氏。

    颛顼,姬姓,名顼,高阳氏。尧,祁姓,名放勋,陶唐氏。

    舜,姚姓,名文命,又称大禹c夏禹c戎禹,夏后氏

    汤,子姓,又称武汤c武王c天乙c成汤。

    姬发,姬姓,名发,即周武王,为文王姬昌之子。

    从以上帝c王姓氏中可见,以姓名合一而称,是从西周开始的。姬昌(周文王)传子姬发(武王),姬发以下为成王姬诵c康王姬钊c昭王姬瑕东周最后一个王为报王姬延。

    到了汉代,大多便只称姓而不称氏了。这与家庭的宗法制度的确立有关。

    宗法,本是古代立宗的法,为古代氏族系统的一种制度。其渊源于祭祀。当时,每个氏族或部族,都有他们自身所祀的神,并认定此神为本氏族的先祖和保护神。祭神,也是祖先之祭。宗是祖庙之名,主祭的人称为宗子,主祭人所辖的族人,称小宗c群宗或宗人。

    周代利用宗法辅助分封制度。周把诸侯分为同姓c异姓两类。周,姬姓,凡姬姓诸侯,奉周王为宗主。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为大宗,规定嫡长子继承,庶子另给土地,称为别子。别子的嫡子为大宗,别子的庶子为小宗,周以宗法团结同姓,以婚姻联合异姓。

    姓氏的由来:

    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c姜c姒c姚等。

    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c鲁c晋c宋c郑c吴c越c秦c楚c卫c韩c赵c魏c燕c陈c蔡c曹c胡c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

    以乡c亭之名为氏。常见姓有裴c陆c阎c郝c欧阳等。

    以居住地为姓。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c门c乡c闾c里c野c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c排行老二,本为仲氏c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以官职为氏。如司徒c司马c司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