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章 知秋不知愁(一)(第1/2页)  白面相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八月十五日仲秋,夜。

    朱雀桥犹如飞鸿横卧览阅秀柔河,灯烛挂四街约百余丈辉煌蜿蜒如龙。

    长街至岸边两廊搭绵延乐棚,红罗绿彩幕,乐人作乐杂戏,漆木柚台铺绒毯,若能在这里坐下去,端的是奢侈惬意。

    亭台楼阁内c锦座临窗台,瓜果点心齐备,清茶伺候,品几音袅袅出尘曲,抿一口精致脆酥月饼。若有几片碎屑落在手里,就拿食指沾起来好了,悄悄转过身放去嘴里,这般也是乐趣。

    金陵本地人家提前预定了酒楼客席,他们这个时候正在享受着节日气氛。然而此次前来参加诗会的外地人或因种种原因,大多停留在长街上,每逢乐声高潮时,便有万众山呼涌现,无数人抬手揽月的场面着实有些壮观。

    近水楼台历来是有能者居之,所以越靠近中间位置,那台上表演者的技艺越是精湛,台下的观众除了拍手叫好外,少不得要解囊表示一二。

    在较外围的地方,台上表演的形式就很宽泛了,除去歌舞曲艺外,又有皮影c猴戏c相扑c杂技就连平时只在瓦舍里表演的“幻术”,也会在露天展示。

    听说从杭州来了位有名的“幻术师”,此人姓杜,因其最拿手的幻术名为“七圣法”,所以民间百姓便称他为杜七圣。

    据传,杜七圣一身功法高明,可以当众将人头切下,再以符法将人缝合,可谓是一等一的大师。此人游历江南四地,最后一站来到金陵,身后拥蹙如云,其中不乏高官显贵的身影。

    这天夜里,有人为了讨生活,有人为了闯名声,也有人只是为了出风头。

    台上的少年郎身手灵巧,点c挑c提c掂等各式花样信手拈来。矮下头使一出“鱼跃龙门”,就将蹴鞠接去头顶,在头上颠了几下来回,同时还不忘手舞足蹈,一副技艺娴熟的模样。

    他这种踢法又叫“白打”,是不需要风流眼做球门的,属于单人的表演形式。

    少年郎甩动脖颈向后一扭,使蹴鞠高高跃起划出弧线向脑后飞去,旋即伏地向后翻滚,抬起左脚去拿后脚跟提点,精准踢中蹴鞠再使其原路翻飞就在少年郎挺身跃起接球的间隙,还不忘向台下摆一个鬼脸,他快速地脱掉脚下牛皮软靴握在手里,最后往左侧跳上一步,那蹴鞠便稳稳地落在了靴尖

    霎时间台下掌声雷动,高声叫好,少年郎就喜欢别人追捧,望了眼台边的燃香眼看就要烧到尽头,这时候不免有些得意。在他稍稍出神的工夫蹴鞠落了下去,少年郎反应迅速,抬脚去接,不想终是慢了半步,只蹭到了球边,一脚出去,蹴鞠飞去很远

    如此功亏一篑

    少年郎只需再坚持上片刻,待到坛中香火燃尽,便可进入下一轮比拼。

    台下见了这番场景,哄笑声顿时响起,不少人叹这少年郎终是少年心性。技艺虽是高超,却是沉不住气。

    少年郎立刻委屈,脸上一副懊恼的表情,瘫坐在台上快要哭了出来。

    望着飞来的蹴鞠,沈默扯着嘴角,心中默念:你别靠近我别来求求你了

    “蹦蹦蹦蹦”

    蹴鞠的弹性不佳,落地后只翻滚了几下,落在沈默脚下。

    便是怕什么来什么!

    我沈默除了蹴鞠什么不会?

    他虽然不太会踢,但也知道这里面的规矩。

    甭管你是接住了,还是被蹴鞠砸中,总归是要把蹴鞠还给台上的表演者才是。

    这时候就有了两种选择,要么直接登台将别人挤下去,要么就在原地耍一番花样后传回去。

    你要说不踢的话,行不行?

    也行,也没什么,只是会被人说没气量,没风度,不合群而已

    奶奶的!

    我沈默好不容易决定去诗会上装个逼,岂能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