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同门相煎何太急(1)(第1/3页)  剑灵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段红衣刚踏入云南地界,便见到这里小国寡民的一片欣荣景象,与这里浓厚的民族风情。

    自前朝以来,这里便被封为南诏国,国王苦于吐蕃国的侵略与索求的压力,经常托庇与唐朝政府。并且世代朝廷封赏,世袭罔替。国朝建国之初,也与之有外交来往,南渡之后,朝廷内部奸臣当道,对金国屈辱和谈,国力大不如前,根本无暇顾及云南。

    因此这里数十年来在各大国的夹缝之中求生存,逐渐形成极强的居安思危的观念。加上点苍派在大理兴盛一时,因此渴望习武的青年便趋之若鹜般赶往点苍派学武。

    点苍派原先本是玄门修行的清净道场,人数也仅有几十人而已。但是在短短的几十年只见,点苍派瞬间壮大成一个规模庞大的江湖帮派,他们对外称点苍三千弟子,殊不知在仙佛典籍中的三千乃是一个虚词,指多得无可估量的意思,而实际上,点苍派弟子确实是成千上万,以至于连大理皇族之中都有在点苍派出家修行者。

    原本点苍派虽然只有区区数十人,但是都是道行高深的出家人,掌门传授都是以道法相通,证道悟生为标准,一直传到青木道长,已是点苍派第五任掌门人。到了青木道长接掌点苍之时,点苍派俨然成为江湖上声势赫赫的大帮大派,甚至可以与中原少林c武当等大门派比肩。

    道场的清修已被熙攘的人群打破,而来到点苍山的人尽是想学成速成武功的人,根本没有几个道教的信徒。他们都来点苍派拜师学艺,本来青木道长是坚决反对将点苍派这一出家修行之地变成修习武功的场所,从此卷入江湖无休止的纷争之中。

    后来来学武之人越来越多,将他们全部拒之门外已是不可能的事。青木道长也烦躁不已,于是便将点苍派各长老都聚集在一起,来商量一下该怎样应对?

    青木道长的意思是在后山重起一座别院,所需费用就由这些人捐款,就叫点苍武场,然后将愿意习武的人都聚集在那里学习,另外诚心出家的便在正殿收为弟子。

    青竹道长以为不然,他认为即便是这样也无法彻底根除道场的清修,倒不如索性敞开大门,随顺众生,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无论是来学武还是来修行,点苍派都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中原也不是有许多玄门大派当初不也不愿卷入江湖纷争么?最后还是无法摆脱,但后来还不是能够枝繁叶茂,人才济济,遍地开花么?

    经过众长老表决,一致同意青竹道长的提议。青木道长见大家已经做好了准备,便提出分工教徒的建议,凡是来学武修行的弟子,都要编号,然后按照编号分别跟随点苍派掌门及各大长老修习武艺。众长老自然没话可说。

    后来这种按编号分配,分工教徒的规矩逐渐被打破,名存实亡。随着来报名学武的人数越来越多,点苍派内部众弟子,虽然属于同一门派,但是不属于同一师门,因此很多次都为拉帮结伙而纷争不断,久而久之各师门的弟子之间便形成相互对立的阵营。其实这也是当初点苍派掌门青木道长分工教徒这一规定的潜在隐患。

    这些对立的阵营的形成其实也不完全是各师门的弟子导致的,其中也有不少得到点苍派长老的默许与赞成。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也就是青木道长一直提倡派内人士要精诚团结,和睦相处而毫无成效的原因。

    点苍派掌门青木道长为了振兴本派,独闯了一套点苍剑法,和点苍剑阵,这套剑法特别看重玄门的内功修养。青木道长正是为了让他们在习武的同时,注意修习玄门内功,从而缓和派内弟子的内讧。

    但是正所谓“奈何明月照沟渠”,青木道长的良苦用心,换来的也是彻底的失望。不但没有得到他预期的效果,而且还有些人造谣生事,说青木道长偏心,对本门弟子与其他长老的弟子区别对待,所教的剑法完全不同。并且说这套剑法是有秘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