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五章 意外之喜(下)(第1/4页)  大宋终结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所以面对潘诚厚等人的栽赃,刘承祐唯一的自辩之策就是要求和李弘冀当场对质。

    然而李璟是绝对不会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他和大儿子之间彼此都心怀鬼胎。

    老不爱自然别指望小敬老。

    当然这事情上李璟自己也一直在犯嘀咕,大儿子的变化是从他五六岁时候开始的,之前就是个正常儿童,但之后则开始有意识的疏远自己。

    保大元年,李弘冀c李弘茂出镇二都,前者主动要求去更危险的东都,看上去似乎是兄弟情深,要主动承担起长兄的责任来。

    但事后想想,江都虽然面对伪晋和吴越,堪称兵祸不断,但反过来,江淮平原乃是粮仓,江都又是天下第一大商业城市,整个节度辖区内,盐c铁c铜三大样,一样不缺,还能出产绸缎,虽然论质量不算太好,但作为通货而言也已经足够。

    如果李弘冀当时已经二十郎当,那么李璟是绝对不会同意他去江都的,但那时才十三岁,还是个孩子。

    李璟每每想到此处,总会发出一声感慨“大意了”

    是以眼下只是一个表面上的融洽,倘若他真下一道制文让二者对质,那等于是摆明说不相信自己的儿子。

    双方关系正处在微妙阶段,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来不可知的后果,李璟喜欢玩权谋玩平衡是不假,但这是要在自己能够掌控全局的情况下,玩火可不是一个帝王应该做的事情。

    故而一旦攀诬成功,等待刘承祐的下场只有一个被李璟悄悄的处理掉。

    看上去不错,但后果也比较严重,面对刘承祐叫起的撞天冤,李璟肯定也会心存疑虑,但出于保险的考量,刘承祐是肯定要被换掉的,同样,潘诚厚可能也就此失去李璟的信任。

    错非万不得已,李煜c史虚白也不愿意动用这招。

    可潘诚厚进入德昌宫后发现,这个刘承祐非但手脚不干净,而且竟然是真的和李弘冀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虽然勉强可以被称为证据只有宫中那价值上百万贯的江淮缎,看起来似乎是说服力不足,但在聪明人眼里已经足够了。

    价值百万贯啊,能够做这种规模生意的商人,背后没有强力支持是不可想象的。

    这个强力支持是谁?

    这还需要问?

    别的不说,如此巨量的江淮缎进入江宁必然要在城门口完税。

    南唐对于路税看得颇重,一来商人出门在外,见到官府的收税队伍总会下意识的胆怯几分,何况其背后的靠山在在某些地域好用,但出了相关地界,却开始不好使起来。

    比如南都留守,在信州附近可以说是权势熏天,但到了鄂州还是要老老实实给边镐大将军的部队缴税,倘若到了江都,只怕缴税的积极性还要更搞些,太子爷可没边佛爷那么好说话。

    李璟颇有经济头脑,将首都江宁的入城关税定在别出的一半,这样一来,江宁硬生生的从江都手中抢到了天下第一商业都市的头衔

    当然太子爷对此怎么看就不好说了,并且李璟的政治头脑比商业头脑更为发达。

    既然是天下第一商业重镇,其间交易之物自然也是天下最好的,江宁富人多,关税低,故而汇聚了天下尽瘁,是以低劣的江淮缎根本不会在东西二市上进行销售,原因无他,太差没人买

    有钱的买蜀缎,没钱的买麻布,江淮缎不上不下,乏人问津。

    这些缎铁定是没有支付关税,如此巨量的逃税行为,虽然能够瞒得住上面,但若要真查,只需抓几个守门兵丁一问便可得知真相。

    那日入的城,带队的是谁,装了多少车,运输者和商人操何种口音只要稍稍用心,不难拿到想要的结果。

    所以,潘诚厚有此发现后惊喜不已,这些足以将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