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六章 西安分号(第1/2页)  大明最后的藩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月中旬,距离靳运成面见孙传庭仅仅过去了一个多月,汇通银号西安分号就正式开张了,汇通银号在刚刚成立不到半年就开了第四家分号,而且西安分号在成立的第一天就成为陕西当地最大的钱庄,如此成绩不仅令陕西当地的钱庄相形见绌,甚至连晋商旗下的钱庄也无法与之相较。

    汇通银号取得如此成绩让当地富商眼红不已,因为汇通银号有他们手上没有的东西,那就是陕西盐运司刚刚印发的盐票,这年头谁都知道食盐是暴利,如今这暴利行业被汇通银号垄断,其他人能不眼红吗?

    陕西盐运司不久前刚刚发出告示,朝廷通过了陕西巡抚衙门上奏的盐政改革方案,陕西接下来将会实施新盐法。

    新的盐法即由盐运司对外签发盐票,商人要想取得食盐必须购买盐票,凭票向运司领取食盐。为了保证新盐法的顺利实施,盐运司根据户部的决定将原来陕西本地食盐产地花马池盐场的销区由原先的巩昌、临洮、河州、清涧、延安、凤翔、汉中等州府扩大至榆林、绥德、邠州、鄜州等地。

    同时孙传庭下令花马池盐场所有盐户必须向盐运司登记并领取食盐开采许可令,严禁食盐走私,并调集官军严厉打击盐枭走私,仅仅半个月时间就将花马池盐场周边的大盐枭、走私犯打击干净。

    陕西盐运司第一批印制了价值二十万两的盐票,每张盐票价值五两纹银,可换取五百斤食盐。在运司将四千张加盖了盐运司与陕西巡抚衙门大印的盐票交到靳运成手上的时候,汇通银号也将二十万两现银押送至陕西巡抚衙门。

    靳运成精神焕发的站在钱庄门口,满脸笑容的迎接络绎不绝前来购买盐票的盐商,这些盐商每购买一张面值五两的盐票需要额外支付五钱银子的手续费。这也是靳运成向孙传庭争取过来的。

    民间商人之间借贷需要支付利息,但官府向商人借钱可没有支付利息的习惯,能如数还上就已经不错了。孙传庭也没有想赖账的打算,为了以后还能继续合作,也就同意了靳运成“无理”的要求。

    这么一来汇通银号借出的第一笔贷款就收回两万两的收益,尽管比借给商人的利息稍低,但也算是不错的收益了。

    内心激动的靳运成并不知道他顺利借出的第一笔贷款为孙传庭带来了多少的麻烦,这已经不是他所能关心的范围了。

    当日孙传庭说服巡按使谢秉谦之后联名向朝廷上奏,将以陕西明年的盐课收入做抵押向钱庄借贷二十万两纹银作为赈灾以及军饷之用,奏折递到内阁,几名大学士商议之后拟出意见同意孙传庭所奏。崇祯看过之后也觉得没问题,反正钱不用朝廷出,至于孙传庭能不能还上这笔钱他也并不关心,反正这都是商人的钱。

    但是等崇祯批完之后送交内阁准备连同户部调整盐区的公文一同下发的时候遇到了阻碍,先是户科给事中及主管陕西清吏司的员外郎联名上书反对,两人反对的原因在于花马池盐场的盐课是由盐运司征收的,而且是要上交至户部陕西清吏司的,陕西巡抚衙门无权过问,更没有理由将之抵押。

    这件事本就是户部的职责,在户部尚书程国祥看来两人反对的理由虽然没错,但是盐政改革之前陕西盐运司本就入不敷出,根本就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向户部上交盐课,如今竟然能以盐课收入抵押获得二十万两收入,在他看来已经是赚大了,因此将那个反对的员外郎召过来解释一通,既然顶头上司都同意了,清吏司那位员外郎也就不再坚持。

    哪知户科给事中倒是位硬骨头仍然坚持己见,一直闹到朝会上崇祯当面询问时仍然反对。崇祯没办法只能在朝会上再征询各位大臣的意见。

    直到这时,兵部尚书杨嗣昌才知晓孙传庭上奏的方案,当即出列反对,其他人见有重臣反对也纷纷出列附和,争论到最后也没得出结论,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