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密谈(第1/2页)  大明最后的藩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月中旬之后,长江中下游陆续进入梅雨季节,今年的雨水比往年要多。荆州地处江汉平原,已经有地方开始出现洪涝灾害,由于常年战乱及官场腐败,许多水利设施都已荒废,眼看更大的洪涝灾害就要到来,一旦湖广出现粮食减产将会危机整个大明的国运,朱桓为此心急如焚,数次写信给湖广巡抚方孔炤让他组织人力修复水利,方孔炤虽也有心修复,奈何手头无钱无人,而且他二月份因税赋收缴不力刚刚受到朝廷处分,此时更是无暇顾及。

    朱桓无奈之下分别修书给封在湖广的楚王、襄王、吉王、惠王、桂王请求由众藩王共同募捐银两,然后雇佣流民修复水利。不料信发出去只有惠、桂二王有回音,信中皆言朝廷尚欠大量禄米,二王宗室中尚有人难以温饱,实在无力募捐,气的朱桓差点吐血。惠桂二王天启七年才受封,至今不过十年时间,宗室能有多少人?如果这话是楚王或者襄王说的,他还有点相信,这两位藩王都受封二百多年,宗室成员过万,一些偏远支脉确实温饱都是问题。但楚王和襄王、吉王府中哪个不是藏银百万?

    最后商议下来只能让方孔炤以巡抚的名义发布倡议书,倡议各地的士绅能够自行募捐雇工修复水利,但倡议书发出之后只有少数的开明乡绅实行,绝大多数人不仅不募捐,反而趁农民的地被淹了之后低价强行收购。为此方孔炤也是下狠心整治了一批霸占土地的官绅才将这股风气给压下去。

    正是这件事让朱桓对各藩王以及官绅失望透顶,在朝廷内忧外患之际,总有那么多人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殊不知等到农民军打过来,第一个就会拿这些人开刀。

    五月底的一天,连续几场阴雨过后终于放晴,位于纪王府长春宫后的花园里,有一座精致的小亭子,亭子建在水面上,由九曲长廊连接,显得格外幽静。

    此时,小亭子里坐着两个身穿白色儒袍的男子,东侧的男子年约十七八岁,剑眉星目,头戴儒巾,身体微微前倾正认真倾听对面男子在说些什么。

    对面的男子却是一副洋人面孔,满脸的灰白络腮胡子,眼眶深陷,一双蓝色的眼睛目光深邃,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但说的却是一口流利的汉语。

    这二人正是纪王朱桓与传教士毕方济,毕方济今日难得没有穿黑色长袍,而是换上了一件士人经常穿的儒袍,这也是毕方济与利玛窦等其他传教士不同的地方,利玛窦等人来到大明之后积极融入当地习俗,说汉语,着儒袍。毕方济却总是一件黑色长袍,胸前戴着十字项链,仿佛时时刻刻不忘记传教。

    “纪王殿下,我刚刚所说的就是澳门的大体情况,澳门作为欧洲与大明交流的桥头堡是很有必要存在的,中华作为一个传承几千年文明的国度在许多方面都领先欧洲,但不能否认的是欧洲已经开始赶上中华,甚至在科学方面已经领先中华许多了,如果东西方能够有更多的交流,我相信凭借东方的底蕴很快就会超越西方。”

    “神父,本王明白你的意思,也明白澳门的重要性。不过本王听说葡萄牙近年来一直谋求摆脱西班牙人的统治,不知本王说的是否正确?”朱桓沉吟片刻回道。

    “殿下说的没错,自从五十多年前葡萄牙被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占领之后,虽然贵族都倾向于接受西班牙的统治,但下层的平民一直不接受,时常会发生战争。殿下为何会问起此事?”毕方济对朱桓能够知道葡西之间的斗争十分惊讶。

    “本王担心的是一旦葡萄牙脱离西班牙的统治,西班牙目前占领了吕宋,势必会封锁葡萄牙进入南海,那么澳门就会成为一座孤城,到时还会不会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头堡都是个问题。”朱桓的担心并不是没有理由,实际上两年之后就真的发生了,西班牙一度封锁了葡萄牙船只进入澳门,澳门从此之后也陷入了衰落。

    “殿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