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只有读书一条路(第1/2页)  红楼贾大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贾政默念一遍贾珠的诗作,刚开始还是喜上眉梢的,可是他随即盯上了诗作中的一个字眼,顿时眉头紧皱,转而严肃地问道:“向北?贾珠,你这个‘吟鞭向北’是何意啊?”

    贾珠当下就心虚了,贾政竟然不满意?难道自己越改越错了?一时之间没来得及解释,幸好贾母老太太及时出面解围,说道:“别把关了,快给我瞧瞧,大伙儿都在翘首以盼呢!”

    贾政不敢违逆,只好把贾珠的诗作递到了贾母的手里。贾母接过之后,随即字正腔圆地读给了大伙们听。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向北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贾珠原本还担心挨骂,可是从各位的表情来看,大家似乎对自己抄来的这首诗作十分满意。只是贾母还没有发话,别人也不便表态。

    只见贾母沉默片刻,随即说道:“贾珠的这首诗不禁让我想起他的爷爷来了,当年我们还在金陵的时候,他的爷爷挂帅出征,北伐抗清,把清兵赶到了关外,这才有了现在的都中神京。”

    “是啊!当年,我还是一个热血男儿,一心想要追随叔父北伐抗清,但叔父却执意不让,要我一心专注于读书。我当时不理解,后来大体明白了叔父的用意,如今贾珠的这首诗又让我明白了一些。”贾敬感慨道。

    既已谈到了征战沙场,正值热血的贾珍忍不住说道:“我就厚颜无耻一回,就当贾珠兄弟的这首诗是送给我的吧!二叔父也不必担心贾珠兄弟,他从小就是读书的料,以后科举高中进士及第,就应该当个内阁大学士什么的,至于抗战杀敌这种事情就交给像我读书头疼的人吧!”

    贾政听了这话,也只能消气,一笑而过了。就连贾母也不免笑道:“没错,没错,贾珍说的没错!当年,贾珠的爷爷也是这么对你父亲说的。贾珠啊,你珍大哥的这番话,你得听着,好好听进去咯!”

    贾珠连连称是,这才敢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想来,自己并没有多少选择,只能走上贾珠未走完的路,继续读书参加科考,毕竟这是一个科举的时代。

    在那部《国朝编年史》中,贾珠就找到了与本朝科举考试相关的一些记载。

    本朝建立之初,太祖皇帝通过科举考试c荐举贤才c学校培养等多种途径来解决选官取士的问题。太祖皇帝下诏实行科举考试,科举从内容到形式基本上因袭了前朝明代的制度。科举取士很快被提高到主导地位,荐举渐渐衰落,而学校也成为科举的预备机构了。

    科举考试突出进士一科,考试大致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参加童生试是为了取得秀才资格,第二步参加乡试成为举人,第三步参加会试成为进士,最后一步参加殿试接受皇帝的官职任命。

    童生试每年举行一次,参加童生试的考生无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或童生,先参加县级考试即县试,再参加州级或府级的考试即府试,分别由县长和知州或知府主考,通过以后,最后参加由学院主持的考试,即院试。

    为了加强对地方各级学校即府学c州学c县学的统一集中管辖,朝廷便任命了一个负责专管一省教育的学官,叫提调学校官,这个学官也称学院。参加由学院主持的院试合格后,便可以入地方州县学为生员,称秀才。

    秀才又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朝廷按月发给伙食补助费。其次称增生,不供给伙食补助费。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初进学的附学生员。

    进入地方州县学之后,秀才还要参加高一级的考试,由各县学c州学c府学举行,每年一次,称岁试。考试成绩分为六等,根据考试成绩和生员前一年的等级,对生员后一年的等级进行变更。除了廪生c增生和附生外,还增加了青衣和社员两个末流的等级。

    不管怎样,本朝秀才的地位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