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三章 大决战6(第2/4页)  末世之最强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事理论也是帝国高级参谋院的必修最高军事宝典之一。

    但是甭管元帝国怎么说,也无法改变联军同样带有帝国血统的事实!甚至某方面来说,联军继承的还要多一点,比如武器装备。

    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帝国军曾因为空军炮兵等重火力不足,而大规模发展步兵用单兵重火力。

    如各型单兵火箭筒、多种迫击炮、枪榴弹、狙击枪、反器材步枪等单兵重装备被大规模生产列装。

    而末世后,帝国军精锐折损,帝国军阀化,地方官僚门阀迅速控制军权,以各基地市军火库为依托实行割据,大规模扩军,原本的帝国军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以门阀私军形式存在的联军!

    而大元帝国王凌,从实际上来说,就是其中之一!只不过每一个势力发展不同,王凌是其中最有潜力统一帝国的一个。如果说有不同,那也只是王凌愿意和公民分享利益,借以绑架民意,营造道德制高点,将自己正义化,为自己登基称帝,乃至统一帝国提供政治前提罢了。

    现在,你能说,哪一个是正统,哪一个不是?

    理论上来说,联军的单兵重火力面对元军这种高科技立体化军事打击,其战场生存能力无限接近于零。毕竟单兵重火力就是单兵重火力,其射程、威力,先天上受到限制,失去制空权,基本上属于活靶子。

    但是别忘了,这是波及范围达到上百公里的大战役,其动员投入规模达到百万级。如果说单独拉出元军的一个营对抗联军的一个团,甚至一个师,联军绝对是被按在地上摩擦的那一个,但是当战争规模扩大到数百万这种级别,面对复杂庞大的战场规模,这足以稀释巨大的武器质量代差所带来的火力投送差距。

    当年光头怼倭,人家也是利用这个原理,都能和倭国打会战,如今联军拿来怼元军,同样适用。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不仅仅是联军也是继承了帝国军血统,元帝国高层制定的重重限制同样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元军有制空权,像云爆弹、温压弹、集束炸弹、白磷弹、燃烧弹,甚至是火神炮、集束火箭炮等等重火器不要太多,但是却不准用在内战战场上!

    否则别的不说,炮兵一次燃烧弹饱和炮击,便足以清空大片战场。可以说,元军是被束缚住了手脚,十成实力最多也就发挥出两三成来。

    而反观联军,就没有这样的顾忌,至少他们得先打赢,保住自己的小命,才能再去想那些有的没的。

    联军充当炮灰的步兵拿的大多数是烧火棍没错,但借助炮灰掩护,分散在联军中的火箭筒、枪榴弹单位;后方山丘、树林、草丛分散布置的迫击炮、小口径步兵炮等阵地也不是摆来好看的。

    以元军之强,空军能打掉十个百个,但数百万规模的军团,其装备再怎么萎缩,单兵重火器规模上绝对也是以万为单位的,元军也只能徒呼奈何。

    甚至单从装备多样化来说,元军步兵也不如当前联军的装备。元军从火力上不输于联军,但元军的单兵武器更为单一——常见的是60mm多功能火箭筒(魔改后的火箭筒当的起单兵导弹的名称)承担近程火力补充、50mm80mm两款口径迫击炮提供中远程火力补充。

    当然了,元军不装备种类繁多的武器同样有自己的考虑——后勤补给问题,元军弹药消耗量不是联军可比的,口径太过繁杂的话,不用联军打,元军自己就会因为后勤瘫痪而崩溃。

    所以元军开发新武器,往往强调的是通用性——就像融合中、重型坦克的主战坦克一般,追求一主多能,坦克打步兵是次要的,要能怼天怼地怼空气,上能打战机,下能反坦克,其目的就是降低补给压力和机械成本。

    比如元军当前列装的步枪,既具备强大的穿透力和精度,具有单发、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