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一十八章:十三将士归玉门(第3/3页)  圣途职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他们仍在坚持,杀掉每一个靠近的敌人。然而即便如此坚持也不可能击退匈奴,最后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在此前派遣到敦煌寻求援军的部下范羌身上。

    就在耿恭在西域激战的时候,万里之外的汉都洛阳,皇帝与大臣,也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要不要派救兵?

    那个时候,通讯极其不便,反对派救兵的一帮人说,咱们接到消息的时候,他们已被匈奴重重围困,等到咱们援兵赶到的时候,他们估计早已尸骨无存了。反对派以司空第五伦为首,“司空”为重臣。此时另一高官司徒鲍昱站出来,竭力请求派援兵,他面对皇帝和文武百官,说出了在历史上有名的一段话,至今读起来,仍荡气回肠:

    “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

    这是华夏古人版的“不抛弃、不放弃”——咱们大汉,做人做事要厚道,将士远征,危难之际,不管他们了,对外是纵容了残暴的蛮夷,对内是伤了那些忠臣良将的心。现在要是不救他们,以后匈奴再卷土重来,谁还为大汉效命?所以,一定要拯救自己的英雄!

    汉章帝年少登基,身上是满满的血性,闻言下令发兵救援!公元七十五年冬天,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国军队共计七千人出发。援军中,就有耿恭部将范羌在内。

    公元七十六年正月,七千人的援军赶到柳中城,大败匈奴与车师联军,“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口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北虏惊走,车师复降”。虽然柳中城守将陈忠此前已经在艰苦卓绝的守城中战死了,但救援关宠一部的战役已大获全胜。要不要救天山以北的耿恭,大家又吵起来了。反对的意见称:柳中城距离耿恭部还有数百里路,而且中间横亘着天山,又是大雪封山季节,救援成本太大,再说,耿恭被围困这么长时间了,说不定早就全军覆没了……大伙儿还是撤吧。但范羌站出来,坚决说不!

    几个将领都不愿意继续往北走了,见范羌这态度,便分了二千士兵给他。史书没有记载范羌率这两千勇士翻越天山的艰难,只记载他们在疏勒城胜利会师的一幕,“开门,共相持涕泣”,这帮经历了炼狱般的战争的幸存者,九死一生,堪称铁打的汉子,此刻也不禁流下英雄泪来。

    疏勒城的守军,能够踏上回家路的,终余二十六人。他们与援军一起南返,但是回家的路同样充满杀机,有满怀仇恨的追兵,有大雪肆虐的天险,他们且战且退,不断有人倒下。三月进入玉门关只剩一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但他们是伟大的胜利者。

    史载,当时驻守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见到这十三名勇士归来,感动不已,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并给皇帝上疏为十三勇士请功:

    “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不为大汉耻!

    今日读来,依旧令人动容。

    注:不是蹭热度,十三将士归玉门的传奇,是铜橙早就决定写进来的内容。本章节的很多内容都是度娘而来。铜橙在此向这些汉家儿郎、戍边先辈致敬;向度娘致谢。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