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三(第1/2页)  涞河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吴大海刚当老板的时候,曾有意要请晓君过去当经理,意图兄弟两并肩作战,共创大业,可是当时晓君的老婆刚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金山太远,晓君放心不下,只好作罢。又过了几年之后,吴大海的企业发展起来了,需要人手,于是又旧事重提,但被晓君婉言拒绝了。晓君背后对我们说的理由是,要是当初去了,算是开创之功,而现在再去,坐享其成,难免会低人一等。他的这套理论在吴大海看来荒唐且不可理喻,而且他对于晓君的孤傲性格也是颇有微词,他曾亲口向我们叙述了一件晓君让他难堪的事。

    据吴大海说,前年晓君去金山经济园注册公司,顺便去了他的酒店。恰好那天他要宴请老家来的县领导,便留下晓君一起参加。那天那个领导身边还带了个朋友,是个穿唐装的中年男人,一手拿了串佛珠,一手还拿着折扇。此人不但奇装异服,与众不同,名字也很特别,叫鲁冰华,简直让人过耳不忘。这个人在饭桌上大谈佛学,大有点化众生之意。后来又聊起了宗教信仰,却见晓君板着脸说;“我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我只信自己,因为五大教派任何哪一派的宗义都是劝人向善,莫生恶念,而我只要管好自己,别做坏事,就没必要在形式上依附于某一派,倘若某个神灵因为我没有信仰就无端惩罚我,那么他也只是个小肚鸡肠的神,不信也罢。”晓君说到这里的时候,在场的有几个吴大海特意请来作陪的人就附和着说:“秦总讲的有道理。”可是晓君并未就此作罢,而是继续摇头晃脑地说:“但凡信教的人无外乎两种原因,一种是无所事事,盲目跟从,另一种是做过亏心事,想要得到宽恕或寻求自我安慰。”此言一出,全场鸦雀无声,鲁冰华的脸就绿了,县领导也面露不悦。吴大海百般寒暄,想要活跃气氛,终究未能奏效,大家就在尴尬的气氛中结束了不愉快的晚餐,不欢而散。

    我们在私下里曾埋怨晓君不该说话如此刻薄,在外人面前让吴大海下不来台。但晓君很激动地摆着手说:“你们不知道情况,吴大海他断章取义。”

    晓君承认他的确说过那番话,但却事出有因。他说当时鲁冰华在大谈佛学的时候并无人搭腔,吴大海为了活跃气氛,就半开玩笑地说:“我们都是大老粗,半文盲,不懂这些学问,只有晓君还懂点文学。”鲁冰华就说:“其实佛学跟文学渊源很深,有着诸多共通之处,”于是接下来他就一口咬住文学不放,侃侃而谈起来。他在谈文学的时候,晓君发现了几处明显的纰漏,就随口纠正了一下,比如他说《滕王阁序》的作者是李贺,还说陶渊明是汉朝人。如此低级的错误,以晓君向来较真,且心直口快的个性,不可能装聋作哑。或许因为此,而招致不快,鲁冰华就问晓君:“秦总信佛吗?”晓君摇摇头,他又问:“那么秦总有什么宗教信仰吗?”晓君还是摇头说:“没有,”那人就有些无理取闹起来,问道:“为什么没有呢,人怎么能没有信仰呢?”晓君就有些不悦,说:“温饱尚难解决,且顾不上这些。再者说了,信仰和宗教信仰根本不是一回事。”没想到鲁冰华又轻蔑地说:“人生在世,没有信仰,不能算是完整的人。”晓君就是被这句话给激怒了,这才引发了他的那段关于信仰的怪论。后来晓君还涨红了脸反问我们:“难道没钱没势的人被人谩骂,就该捏住鼻子,忍气吞声吗?”我们无言以对。

    关于这件事,吴大海和秦晓君各执一词,我们难辨对错。我们也没有当他俩的面寻求真相,因为那样的话很有可能会撕破脸皮,更加激发矛盾,但他们之间的隔膜和不快已是在所难免。晓君常在背后说吴大海仗着有钱,盛势凌人,不可一世,对兄弟们也是虚情假意。而吴大海则说晓君偏执狭隘,自命不凡。两个从小情同手足的兄弟在感情上已经分道扬镳。尽管如此,大家表面上并未有过难堪之举,但我们都知道,真正让吴大海恨得咬牙切齿的,是半年多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