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第1/2页)  涞河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义虎的弟弟刘义龙死了。

    前几天刀哥从无为老家来上海,除了带来一只板鸭之外,还带来了刘义龙坠楼身亡的消息。

    刘义虎是我初中时的同学也同龄,他的弟弟刘义龙比我们小两岁,但只比我们低一个年级。整个初中时代,秦晓君都是我们这群人的头儿,刘义虎和我都唯晓君马首是瞻。但是他的弟弟刘义龙并不跟我们一起厮混,而是领导着一群比他略小的孩子,独自称王。

    我认识刘义龙,其实比认识他哥哥刘义虎要早得多。因为在刚上小学的时候,我和他都从事着一个相同的职业——放牛。在我们小的时候,放牛基本是家里最轻的农活。因此,只有在家里排行最小的,才能有幸司其职。

    记得当时在外江滩上放牛的人很多,而我跟刘义龙能够迅速热络起来,其实是因为我们的牛。刘义龙放的是头母牛,而我放的是头公牛。这两个畜生似乎是一件钟情,老是黏糊在一起,卿卿我我的,大有夫唱妇随之意。因此,大都数时候,我们俩离得最近。当我们的牛一边吃草,一边谈情说爱的时候,我和刘义龙就只能靠在树上,或是仰面躺在河埂上仰望苍穹,数着空中的飞鸟,百无聊赖。

    后来,我有了一个消遣的方式——看书,准确的说,是看小人书。那个时候,我大约是上小学三年级,同学之间都有相互换小人书看的习惯。我们村的吴大海不知从哪儿弄到了一套完整的《岳飞传》,我几乎每天放牛的时候,都会带上一本过来。我也会把小人借给刘义龙看,这让他有些受宠若惊,感激不尽。

    那个时候的刘义龙,其实还不太识字,只是翻看图画。但从他看图画时的表情来看,似乎能解书中之意,并且沉醉其中。

    刘义龙从来没带过小人书来,因为当时的小人书对我们来说还很金贵。一般人借书,只能当着别人的面快速翻阅,不容细读。除非你有书和别人交换,才能把书带回家,慢慢地细看。可是,刘义龙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小人书。这一点让他很是愧疚,甚至有些自卑。直到有一天,他真的给我带来了一本书,才让他略感安慰,腰杆挺直了起来。

    刘义龙带给我的,说是一本书,其实不过三、四十页纸,也就是某一本书当中的一小部分。据他自己说,是在县城的厕所里捡到的。然而,毫不夸张地说,就是那几十页纸,影响我一生。我的人生第一次顿悟,和长大后多愁善感的性格,还有我的多梦症,皆因这半卷残书所致。

    刘义龙当时带来的那几十页纸,每一页只有半截是正文,而横线下面的半截都是注解。我正是通过这些注解,才慢慢看懂,其实这书上讲了一个很短却很诡异的故事。大致内容是说,有一个问题少年,迷恋一个少妇,几番骚扰,那个少妇很生气,就设计戏弄他。连着两次,把少年害得身心皆伤,从而一病不起,奄奄一息。一日,来了一个化缘的道士,说自己有一个宝贝,可以治少年的病。他的宝贝是一面镜子,他还嘱咐那少年,只能看镜子的反面,数日便能痊愈。切不可看正面,否则,小命难保。后来,少年在看镜子反面的时候,总能看到一个骷髅,又可怕有乏味,于是忍不住好奇心,就去偷看正面。而正面却是他朝思暮想的少妇,正在向他招手,他就大喜过望,恍惚间就到镜子里与那少妇一番。连续数次,就,一命呜呼了。少年死后,他的家人迁怒与那面镜子,就把镜子架在火上烧,那镜子就哭着说:“叫他只看反面,别看正面,他自己不听,现在却又怨我!”

    那个少年名叫贾瑞,少妇叫王熙凤,而那面镜子就叫“风月宝鉴”。

    在后来的数年里,我反复多次读过这个故事,还曾幻想过能得到一枚风月宝鉴,并且在梦里无数次实现,就连那个美丽少妇的容颜,通过我的想象,也都能依稀可见。直到上初中的时候,我认识了秦晓君。有一天,在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