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1(第1/4页)  妖孽殿下:腹黑太子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数万尸骨未及收殓,尚且横陈于金銮殿前,在这般苍凉颓靡里,却前有皇长子激昂陈情,后有三万将士慷慨请愿。

    留在殿外伤痕累累的武将们为此睁大了双目,仿佛看见东陵中兴的曙光。

    此情此景,饶是金銮殿内见惯了场面的文臣们,也觉心神动摇,情难自已。即便眼下只听皇长子空口白说,不见铁证,但显见得多数人已暗暗信了。

    自古只奸佞小人或混淆圣听,民心却不会作假,亦不能说谎。何况今日东陵遭难,全凭皇长子挽狂澜于既倒,方才所见之万马奔腾景象,叫人如何能与此前传闻里色字当头,好战喜功,弃城舍民,畏罪潜逃,害得东陵失却半壁江山的人联想到一块去?

    何况如皇长子所言,所谓“美色误国”的柳氏女竟曾为国为民立下这般汗马功劳,着实傲骨铮铮,可叹可敬。

    这一双男女,一个是须眉气概,一个是巾帼情怀,当称风华绝代,堪为东陵中兴之主!

    思及此,众人亦不免替皇长子觉得心寒。短短数言陈情,道不尽陨雹飞霜之悲,卧薪尝胆之凉,颠沛流离之苦,兵荒马乱之难。谁也无法真正知晓,那荆棘满布的一路,此刻跪在殿前的这一双男女究竟是以何等心志步步为营地走来。

    良久后,大臣里头有一人出列,撩袍跪下,拱手向前道:“微臣恳请陛下,下旨彻查此案,如皇长子所言不虚,当还昆明万余将士一个公道,还东陵河山一片清明坦荡!”说罢重重叩首。

    正是燕回时。

    随后紧接着有几名文臣跟着出列,一个个行至殿中:“臣附议——!”

    旋即再有更多人上前来:“臣等附议——!”

    偌大一个金銮殿,一时间附议之声凿凿切切。

    天启帝起头始终无波无澜地听着,恍若受苦受难的不是亲儿子似的,却在此刻,终于露出些许疲惫的笑意来。

    赵公公得他眼色暗示,望向跪在文臣队列当中的一人,替他道:“卢大人,陛下听闻都察院此前已搜集了昆明三处卫所谋逆罪证,只因战事耽搁未及呈与三殿下,如今当可奏明。”

    都御史卢粥颔首应了,称将即刻回衙署整理罪文。

    众人心内一片惊诧。慕容善却是感怀至极。

    天启帝病倒后遭困太宁宫整整一年有余,成日被灌汤药,多数时候皆神志不清。幸而后因萧仲寒得长孙无谌信任,才有了几回近身的时机,得以将长孙无羡蛰伏草野的真相悄悄告知,才叫他勉力打起了精神。

    天子爷在朝数几十年,也非轻易能被架空,故而此后趁偶有清醒片刻,即在四面严密监视下暗中替长孙无羡铺路。诸如都察院这桩事,便是其中之一。今日更趁热打铁,拣此良机欲意替亲儿子翻案。且起头假作漠然模样,便是要引得臣皆站出来替长孙无羡说话,可谓真真用心良苦。

    只是她心内也隐隐有几分担忧。如此雷厉风行的态势,究竟是不是出于为政者对朝臣与人心的掌控。

    慕容善偷偷看了一眼长孙无羡微微颤动的臂膀。

    她紧紧咬着唇,于无声处揪心长叹。

    东陵史上最别具一格的朝议就这么散了。长孙无羡安排亲卫护送天启帝回太宁宫,在周边布置妥当后领了一行武将去收拾皇宫与京城留下的一堆烂摊子。因形势严峻,不及顾得上慕容善,只匆匆交代她先去太子府,在他那处过两日,待外头乱子彻底清除,安生后再回将军府。

    眼见他忙得焦头烂额,她自不会与他添乱。

    镇北侯亦思女心切,却是外头一片焦土,身在侯爷之位责无旁贷,故而只与她打了个照面。

    慕容善目送父亲走远,心内也觉无言酸楚。她心知他方才几度欲言又止是为何。这般铁血硬汉,竟在她跟前红了眼圈,想是这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