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喝过茶叶沫才下班(第1/2页)  晚清大先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国有成从不和茶房的人计较,压根没理会茶房其他人射出的鄙视眼神,他低下头,接过开水水壶,径直回到办公室。

    国有成找出茶叶沫,泡了一壶茶。他泡的不叫茶叶,而是茶庄里筛出的碎茶叶沫。京南茶庄的刘老板卖茶前,总会找出一面竹篾大箩,把准备出售的铁观音再筛一遍。茶客们买的茶叶里就少了许多碎茶沫。

    国有成喝的就是竹萝筛出的茶叶沫。正宗的福建安溪铁观音茶叶卖二十两纹银,而茶叶沫的价钱是二十两一斤的铁观音的几十分之一。虽说是茶叶碎沫,但还是花去了一两银子。

    农历新年前的腊月里,刘老板生意较好,劝国有成买一斤,国有成咬咬牙,狠心买了一斤,刘老板额外赠送了半斤茶叶沫。因此,国有成的茶壶里的茶叶沫子分量足,味道比平时浓了些。

    平时喝茶,国有成缝了个棉布包,放进茶壶里不大不小,这么做以免茶叶沫子堵塞出水孔。他不怕人笑话,花钱最少的钱,喝到正宗的铁观音茶叶,他人的评说倒显得微不足道。

    一壶茶饮过,国有成的身上微微出了层细汗,他想起茶房递壶的表情有些奇怪。水烧开后,茶房递水的动作轻柔,甚至还给了国有成一个甜甜得微笑,当时国有成口干舌燥,也挤出一个笑,算是表达了谢意。

    此时的国有成口中已不再饥渴,舌尖还有回甘,他捻起壶盖,果不其然,茶房只烧了不到三分之一壶的水给他。

    国有成无奈地“嗳”了一声,苦笑着摇了摇头,权当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人家提醒自己少喝水,多吃饭吧。

    国有成拎起水壶,提水高冲,看着茶叶沫在棉布包里上下翻滚,香气扑在脸上,一上午的不快,顿时一扫而光。

    茶叶沫毕竟不是茶叶,才喝过两泡,再冲第三壶,就有一股烧树叶的味道。这一泡,国有成没有喝,他望了一眼厅里的西洋自摆钟,时间已过十二点一刻。宽敞的办公桌只剩下他一人,院里的人也都回家了,他倒掉茶叶沫,关上办公室的门,慢悠悠地步行回到家里。

    自打元代修建北京城的时候,大部分的胡同都建成平直规则的直线,多以东西走向的为多。

    老辈人常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京城的胡同名字有方位c植物c官方衙署机构c仓库作坊c桥梁c河道c商品器物c人名姓氏等等诸多的命名方式。真要把北京的胡同名说个清楚,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

    胡同里的四合院是京城独具特色的民居。四合院的优点较多:春秋季节,可以抵御风沙;夏天时,能有效地遮阴c纳凉;冬天时,还可以采光c保暖。四合院露天通透,既有入风口,也有出风口,院子里得到通畅的自然风,保证了院子里健康清新的空气质量。院落还有排水和收集雨水的功效,可以种植各种植物。由此,四合院形成了湿润而充满自然韵味的环境,非常适合人们的学习c生活和居住。

    四合院除了居住环境优越,还有防卫严密c内向稳定c秩序井然的优点。一座小小的院落,营造出一方良好的气候环境。居住在四合院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恋着这方小小的天地,他们从不轻易搬家,有的家庭住在一个院子里几十年的,甚至还有人家住了几辈子的。

    晚下班的国有成,迈着四方步,不慌不忙地走回家里。他的家住在绒线胡同,以前曾住过卖针头线脑的商户,因此得名而来的吧。

    国有成刚拐过最东边的胡同口,一辆人力洋车车夫大喊:“东去,东去。借过儿了您那!”

    国有成一闪身,拉洋车的回过头,露出一口大黄牙,冲着国有成笑了笑,摇了摇车把上的洋铃铛。

    “叮当,叮当。”清脆的铃铛声渐渐远去。

    国有成笑着摇摇头,沿着院墙根,继续向西走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