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7|大臣眼中的帝后(第1/5页)  表哥见我多妩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帝后情甚笃,成婚五载,膝下唯女初阳。起初,天下方定,后宫不设,群臣始急,乃遣太常卿杨肃,问话光禄丞。光禄丞者,吴明也,昔年随帝逐鹿四野,乃帝信友。吴明曰:“后美色冠京华,既得之,无他顾。吾若为帝,必设高台藏之。帝悭吝也。”杨肃拂袖而厌:“子何自妄许类帝?尔若为帝,吾走也!”

    ——《太.祖本纪》

    大楚覆灭三年后,李信收复中原旧土,于长安称帝,建立大魏王朝。旧年跟随李信南征北战的将士们,在李信为帝后,被大肆封官封爵。长安昔日廷议的殿堂,皇帝居住的未央宫,在多年废弃后,终迎来了新的主人。

    李信本家会稽大族李氏百年期望得允,在李信登基后,搬至长安,望族势力,终于能在长安与一众名门们一见高下。本着互利原则,常年不入长安为官的李氏子弟们,纷纷入朝拥护新帝。

    同理如岭南江家。新帝登基,江家重归长安。昔日江三郎,更是官拜丞相,金印紫绶。一时间,门庭若市,往来人者络绎不绝。江家多年隐忍,于此时得到了回报。

    新帝还亲征漠北,与蛮族新王庭郝连离石、极北乌桓两国正式签订盟约,五年不犯对方国土。三国鼎立,为表结盟之信,昔辅佐新王郝连离石夺王位的蛮族左大都尉阿斯兰被遣往大魏。后世人以为,明为和解,实则监督。

    李信称帝后,天下并不是战乱完全平息。他一边处理战事,一边派江三郎游说天下名门。早年拜官,要么名门出身,要么名门推荐。李信要从名门手里分一杯羹给全无地位的寒门学子,势必要给名门让出一些利益来。

    建太学,设科举。从李信开始,大夏朝的官位,一部分靠名门的世袭,也留了一些位子给苦求无门的莘莘学子。

    天下皆知,新帝李信出身不好,若论起利益来,总会习惯性地偏向于平民百姓。名门一开始警惕万分,唯恐这位新帝会成为世家大族的敌人。然而并没有。虽然夺了些世家望族的利益,但并没有过分到让人伤筋动骨。帝王心术于李信来说,玩得甚是深沉难测。

    于是众人皆喜。

    天下百姓与李信的距离比较远,不知道这位新皇帝的为人。大家只知道这位新帝是从战场上走出来的,凶名在外,却又体恤麾下。在长安为官的大臣们,日日与这位新帝打交道,比世人更了解他们的陛下。

    大魏是新朝,和腐朽旧朝大楚完全不一样。天子英明神武,当臣子的,便也轻松十分。在新帝的带领下,百废将兴,万事万物都在向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唯独一件事,让朝中大臣们急白了头发——

    陛下他不设后宫。

    未央宫三千宫室,新皇登基后,一年都过去了,仍然只有皇后入住。

    只有皇后入住也罢,皇后膝下唯有一女初阳,并无嫡子!

    且记录皇帝起居录的某位臣子因犯事而被腰斩,曾悄悄透露出皇帝之所以无子的一个秘密——李信他常年服用避孕药。

    众大臣:“……”

    他们无法把手伸进皇帝的后宫,犯人临死前的疯言疯语中伤他们爱戴无比的皇帝陛下,他们自然是一人一口唾沫骂死那个犯人,万万不敢相信如此无稽之谈!哪有皇帝不急着要嫡子的呢?就算他们皇帝陛下尚且年少,连壮年年龄都未到……但就算普通民众家,也没有男的不想要孩子的吧?

    所以肯定还是广设后宫之事更为重要!

    杨肃身为太常卿,掌宗庙礼仪之事。皇帝的后宫子嗣问题,便是他的职责所在。他年过四十,被拜为太常卿后,敢说未曾有一日不尽心为大魏国做事。他日日忧愁,连家中妻女都顾不得理会,每天最着急的事,便是皇帝无子!

    陛下他膝下无郎君啊!

    若是前朝,问题如此严重,杨肃早就去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