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7 章(第1/4页)  上古秘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就像舟和车一样,能载人由此达彼。

    这两个派别之间存在着若干差别。比如:小乘佛教奉释迦牟尼为佛祖,认为现今世界只能有一位佛,不能同时有两位佛,修行者可以修得正果,然而不能成佛;大乘佛教则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同时存在,释迦牟尼只是众佛中的一位,修行者可以通过修习“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逍遥于津注),而达到佛果(称“菩萨”,意为具有大觉心的众生逍遥于津注),从而扩大了成佛的范围。

    基于这种信仰修正上的差别,小乘佛教讲求即生断除烦恼,以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为主,是完全出世的。而大乘佛教则认为单求自我解脱是不够的,在除断自己的一切烦恼外,还应该修持成佛,并建立“佛国净土”,让更多的人脱离苦海,谓之“普度”,所以说大乘佛教在出世的基础上,还强调适应世间、引度众生。正因如此,小乘佛教也称“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也称“大众部佛教”。

    这座须弥神宫便是大乘佛教教义带给世间的奇迹。信仰者用他们的智慧和血汗在神山之内修建这座无比恢弘的建筑,就是为了表达自己最虔诚的礼佛之心,营造一处实实在在的佛国净土。

    “老爷子,你这个教授还真不是浪得虚名啊。”徐卫东赞叹道。

    田教授的解释条分缕析,鞭辟入里,我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作为一位专家级的教授,的确是名副其实。

    “听老爷子一说,佛教果然博大精深啊。”徐卫东接着道,“回头哪天我也得去拜一拜了。”

    沈芳华闻言笑道:“不用‘回头’了,刚才你不就参拜了一下观音菩萨吗?”

    这句话反倒像是提醒了徐卫东。他一拍脑袋,自语道:“对,俗话说‘男拜观音女拜佛’,‘观音’就是‘官印’(意指谐音逍遥于津注)。刚才我有所不敬,是得再去拜一拜。”

    “徐白鬼,你别胡说八道好不好?”沈芳华嗔道,“什么‘观音’就是‘官印’。人家那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观音大士,跟当官有什么关系?你的想法也太庸俗了。”

    就在此时,一旁的曲凡竟也自言自语起来,就听他喃喃道:“大乘……小乘……普度众生……观音大士……”好像是在努力思索着什么。片刻之后,他忽然转头问沈芳华道:“沈芳华,你去过观音殿吗?就是寺庙里供奉观音菩萨的地方。”

    “去过啊,凡是大一点儿的寺庙里都设有观音殿的。”沈芳华不解地望着他道。

    “那你知道在观音殿里,菩萨两侧的楹联上写的是什么吗?”

    “楹联?”沈芳华更加疑惑,“曲凡,你到底想说什么啊?”

    曲凡的这个问题我倒是可以回答。因为当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曾经为单位拍摄过几组中国古建筑的相片,其中就包括很多寺庙里的观音殿,还专门照过一些内部装潢的细节图,所以有些印象。(关于“我曾经为单位拍摄过几组中国古建筑的相片”这一点,其实唐增先生在介绍最初风水镇的石碑时就已经提到过逍遥于津注)

    “这个我知道。”我接口道,“观音殿的形制相对固定。法像上方的那块匾一般上书‘慈航普度’四个字,两侧的楹联写的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果然是这个,看来我确实没记错。”曲凡对我点了点头,立刻转身朝着那两尊观音像走去。

    在我们疑惑的目光下,他走到了一座玉观音的近前。在仔细地上下打量了一番之后,他突然用手猛地发力一推只见菩萨的法像一歪,便直直地向后倒了下去。

    曲凡的这一举动来得太突然了,我们几个根本来不及阻止。就听“啪”的一声脆响,玉制的观音像仰面砸在了地上,表面被撞击出了一道道巨大的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