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4章 太子之争3(第1/2页)  出众风流长孙皇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晚,李渊觉得仁智宫在山中,如果有什么变故发生,很难及时采取措施。于是他率宿卫兵士出山向南,走了数十里,就地安营。跟随而来的东宫官属也让李渊很不放心,于是他命兵士将他们统统围守了起来。此时此刻,最亲的儿子已经变成了最需要防范的敌人。

    天亮后李渊见无异常,才返回仁智宫。李世民出发前去平叛,李建成依然被看守着。李元吉和尹德妃c张婕妤却不甘心这般接受失败,李世民一离开,他们就开始为李建成积极奔走,希望李渊能够回心转意。

    李元吉自然是最着急的人。他来到李渊宫中,“父皇,杨文幹的事,我想不通啊。”

    “为什么?”李渊不耐烦地问道。

    “先说这盔甲吧。盔甲是用来行军打仗的,但准备盔甲不等于谋反啊”

    “胡说!”一提到这个问题,李渊还是很生气,“盔甲兵器由兵部掌管,私藏私运,视同谋逆。”

    “可是,现在大战刚过,盔甲之事并非如律例规定的那样严格。比如,陛下要到齐王府去查,一定也会有不符合律例的东西。我相信秦王府肯定也一定有。”

    李渊沉思一会儿,“可杨文幹是真的反了。”

    “但盔甲并没有送到杨文幹手中啊。杨文幹反叛一定另有隐情。”

    “嗯?”

    “如果有人想陷害太子,最有力的事实莫过于杨文幹反叛。杨文幹原是东宫侍卫,他出事一定牵涉太子。如果陛下认为杨文幹反叛与大哥有关,大哥就再也洗不清了。我看,这是二哥想取而代之吧”

    李渊还是有点儿怀疑,“可现在杨文幹也不能不算谋逆啊。”

    “杨文幹是否谋逆,现在就看宇文颖了。”

    “什么意思?”

    李元吉觉得李渊开始听他的辩解了,“如果父皇肯调查,一定可以水落石出。押送盔甲的兵将为什么上山告变?杨文幹怎么得到了消息?宇文颖到底跟杨文幹说了什么?如果是宇文颖把有人告发的事情说了,肯定会激起杨文幹铤而走险的。”

    “这不会的,朕亲自交代过宇文颖。”

    “但,他下山之前去见过秦王。”

    “你怎么知道?”李渊追问。

    “我看见了。”

    “即便如此,你大哥还是脱不了干系。”

    李元吉趁热打铁,“大哥的责任在于管教不严,可与谋反没有关系。大哥是太子c是储君,他有什么理由谋反呢?这个事情很快就会真相大白的。”

    “怎么说?”

    “只要杨文幹和宇文颖一死,就都清楚了。二哥会杀了这二人灭口。”

    李渊震惊,“三胡(李元吉小名),听说你和你大哥搅在一起?”

    李元吉扑通跪下了,“是。大哥仁厚,维护大哥就是维护父皇,因为大哥的地位是父皇确立的。二哥自以为立功多,就可以把大哥挤下去,大哥处处退让,二哥步步紧逼。人总有急的时候,给杨文幹准备盔甲,是大哥在自卫,还不是被二哥逼的?难道陛下就忍心看着大哥被二哥欺负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也不能说没有父皇的错。”

    李渊一愣,盯着李元吉。

    “二哥平日仗着军功骄横跋扈,不把大哥和我放在眼里。我也就罢了,大哥贵为太子,又是兄长,却要受他欺辱。父皇不能及时站出来维护大哥,却总是纵容二哥。我们能不担心吗?现在,连仁厚的大哥都被迫做出这样的举动,父皇您想想,二哥都把大哥逼到什么地步了。”李元吉边说边抹泪。

    “唉,你们兄弟啊。”李渊有些动摇,他还是需要时间再来想想这事,于是说:“你先下去吧。”

    “遵旨!”李元吉知道自己的劝说已经有了效果。

    李渊步入寝殿,尹德妃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