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三十一章 币制改革和银行(第1/2页)  淘宝大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魏征为了这件事,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他也十分满意自己的成就。

    太极殿,李瘖的办公室。

    魏征和高静明一起来见李银

    魏征首先汇报了报纸的编撰、审查、发行的情况,以及各地的反响。大唐日报的发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高静明则汇报了大唐日报带来的其他效果。

    高静明说道:“皇上,大唐日报的发行,给大唐768个州带来了245367个工作岗位,并且带动了造纸业、印刷业和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朝廷也增加了新的税收收入。向这样的全国性行业,多搞一些,尽管户部更忙了,臣也心甘情愿。”

    李银赞扬了他们取得的成就,然后说道:“你们来的正好,我正好有事情要找你们商量呢。”

    魏征问道:“皇上,什么事情?”

    李银说道:“待会儿再说。”接着,他对外面喊道:“杨康,你派人去吧马周和李凝儿找来。”

    不久以后,李宁儿和马周就过来了。

    李银今天要和他们谈论的是关于货币改个的事情。

    大唐流通的货币是铜钱,对于支付小额的交易,铜钱还是比较适用的,但是,用于支付大宗交易,就先出了使用铜钱的弊端了。

    不说别的,就是皇宫每天买菜,就要用马车拉着一大箱子的铜钱。对于商人们来说,就更加不方便了。他们长途贩运,经常需要拉着整马车的铜钱,对于那些大型的商队,通常需要好几辆马车甚至更多马车运输铜钱。占用了很多人力物力不说,沿途的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

    铜钱的存放也是个大问题,户部就有几个大仓库专门用来储存铜线,清点起来十分麻烦。说不好听的,有人从中偷走一部分,要想查出少了多少,就得清查个十天半个月的。

    使用铜钱还有一个巨大的麻烦,那就是制造铜钱需要大量的铜料。大唐的铜的产量有限,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铜料,铜钱的制作数量有限,已经赶不上大唐飞速发展的经济的需求了。

    户部多次找李银,要求增加铜料的供给,为此户部和其他部门已经产生了不小的纠纷。

    李银说道:“今天召集你们来,是要研究货币改革的问题。”

    他刚说到这里,高静明就已经开始叫苦,又提出给户部增加铜料供应,增加铜钱的铸造量。

    李银说道:“这个问题先放一放,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的意见是,将金银引进流通领域,规定金、银、铜钱的支付比例为:1。这样就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和支付手段,减小了用于支付的货币的体积,也便于携带。”

    高静明说道:“皇上,臣早有这个想法了,要是这样,那可就方便多了。”

    马周担心地说道:“可是,这个问题需要慎重,以往没有这样的先例,百姓们能不能接受,恐怕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魏征说道:“这个不是什么问题,这件事情,并不存在和百姓争利的问题,原本民间私下就有约定俗成的金银交易,只要朝廷规定了兑换比率,百姓们应该可以接受的。

    再说了,咱们不还有大唐日报吗?”

    一提起大唐日报,魏征就满脸的得意,他说道:“咱们在大唐日报上进行宣传,很快就能够推广下去。”他说的有道理,大唐日报的影响力很大,百姓们对朝廷有信心,对于大唐日报的宣传都十分信服。

    对于支付比例的问题,大家意见不一致,经过大家充分的讨论,最终采纳了高静明的意见,金银和铜钱的比例为:1。

    马周提议,为了使用方便,金银不以重量为交换依据,但是要按照相应的重量制成金银币。这个意见大家也都同意了。

    接下来,李银提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