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7章 宋江之虑(第1/2页)  大宋工程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年人正是被传说的神乎其神的宋江宋公明,梁山起义的大旗是他拉起的,辗转各地c指挥作战也是他发动的,他就是这支梁山军的首领,也是这支梁山军的灵魂,更是官兵闻风丧胆的恶魔。

    而他面前的那位,正是他的副手,也是他兄弟,姓吴名用,字佳亮。

    俩人的对话说明宋江的心情并不平静。正如他所言,“形势十分严峻,若再不考虑出路,大家将无处安身”。

    没有安身之地,一天两天可以,就是一年两年也可以,但时间再长,就不好说了。

    别看他们走到哪里,哪里的官兵就视他们如虎豹豺狼,可宋江知道,事实并非如此,那些逃匿的官兵只是毫无战斗力的地方军队,若朝廷派出精锐来,他们还是没有招架之力。

    所以他的战术很谨慎,他怕把朝廷惹急了从而引来厉害的禁军,一直只在边缘地区游逛,从不到那些敏感的地带活动,而且他既不占州据府,也不在一处久留,目的就是让官府轻视他,藐视他,却拿他无能为力。

    只是他的战术再妙也起不到决定性因素,因为在战略上他已经败了。

    总不能一直这样居无定所,这样下去得到的将是灭亡。这是宋江得出的结论,也是他一直苦无头绪的事情。

    整个大宋国,要说立足之地还真不多。

    往北就到了宋辽边界,此地不光民众穷困,还驻军较多,并不是风水宝地。

    往西就到了宋夏边界,问题与宋辽边界相差不大,甚至比这边的生存环境还要恶劣,因为大宋的西军是战斗力最强的。

    中原腹地就不说了,那是朝廷的根基,凭他宋江几人还憾动不了。

    当前,留给他的出路就只有一条啦,那就是向南。

    南方远离朝廷,又是富庶之地,加上百姓深受花石纲之害,对朝廷深恶痛绝,这就为起义造反提供了便利条件。

    选择南方还有一个更有利的条件,那便是进可攻,退可守。建立可靠的根据地,步步为营,节节与朝廷对抗,就是败了也可以逃向西南,实在不行就是逃向海南c交趾和大理也是不错的选择。

    可是,他一直在犹豫,这个犹豫不是因为杀不到南方去,而是南方出了一个最令他意想不到,也是最令他头疼的人,那就是方腊。

    要说他信不过方腊肯定是有的,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便是方腊闹腾得太大了,四面出击,攻州掠县,看上去势不可挡,实际上却是纸老虎,根本闹腾不了几天。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宋江首先看到方腊的起义并没有明确的纲领,他的起义纯粹是利用民众的心理来为自己谋取私利。

    起义之初方腊就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以头巾区别等级。无法号召群众,他便以鬼神那些隐秘难测的事互相煽动,烧房舍,掠金帛,抢子女,诱逼良民加入起义军。

    由于人们安于太平,不识兵革,听到金鼓声就束手听命,所以不到数天就有数万人胁迫加入。

    这样的起义军无非是一群乌合之众,能有什么战斗力?又能有什么前途?

    另外,方腊军十分残忍,他们凡是抓住朝廷的官吏,定要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或乱箭穿身,用各种办法折磨俘虏,讨还血债,以解心头之恨。

    这种残忍的做法,不是一个成大事者所为,更是受人诟病的行为,对此宋江并不认可。

    还有,方腊心眼小,生性多疑,他使用的都是方家人,外人轻易占据不了要位,宋江能够想像得出,一旦投奔到了方腊手下,下场绝对好不到哪里去。

    只是,事情逼到了这个份上,宋江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地方可去。留是死路一条,他早晚会被大宋官兵给捉住。走的前景虽然不容乐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