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洞房花烛夜 可可走江湖(第2/9页)  去来无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谢桥顺势抱起虎子,转了一圈,跨进门来。此时,掌柜的也已从柜台后面走了出来,笑着招呼,“可把公子盼回来了。这孩子,天天盼着你呢。”一番叙话不提。

    谢桥带了虎子,来到澄湘公子的宅子。

    这是离东方府不远的一处中等宅子,处处妥帖。宅子里只有一个老家人,负责照料一切杂务,还有一群鸽子。屋中各种用品一应俱全。二人安顿下来,在虎子的央求下,谢桥也答应亲自教他读书,虎子小嘴一咧,笑的欢欣鼓舞。

    以此同时,澄湘公子正在北方边境奔波。雁城主帅曹华,曾是东方牧云的副将。当年雁城一战,东方牧云被贬,妻离子散,卢瀚费尽心思保下曹华。有曹华治军,对朗燿还有一定的威慑能力。这两年朗燿天灾,牧民无粮草,频频到中原牧粮。曹华为拦截朗燿军队到中原抢掠,打了几仗。朗燿吃了亏,便设计陷害曹华,说他肆意挑起战端。朝中议和派主将c大文豪齐治平趁机诬陷,说曹华蓄意挑起战事,拥兵自重,诲败为胜,其心可诛!请求皇帝为国家消除“未萌之患”。皇上最听不得大将拥兵自重,盛怒之下,下令将曹华逮捕,关押在琛州狱中 。对于皇帝而言,秀才纸笔,翻不起什么风浪;但是,手握重兵的将军生事,宁可错杀,决不轻饶。他根本没想过探查真相!

    情势紧急。澄湘公子一接到消息,就派人暗中打探消息c贿赂狱卒,尽量保证曹华的安全,想等这一阵风声过去,再想办法营救。让澄湘公子想不明白的是,齐志平一介文臣,文章圣手,好端端的翰林大学士,和曹华没有任何个人恩怨,也没有官场交集,为什么要诬陷曹华呢?“未萌之患?”这叫什么话?既然未萌,你怎么知道?难道仅仅因为曹华坚守边境多年c与敌周旋颇负盛名,就引起了朝野猜忌?看来,本朝文人掌握重权,敌视武将之风,已经深入骨髓,连堂堂翰林学士c文章泰斗尚且如此,遑论他人?此风一开,军旅人人自危,还谈什么保境安民?

    澄湘自此在心底将齐志平此人记下,心中自觉必有蹊跷。

    话说谢桥在东方府行走,交游与应酬:宴饮c歌姬c迎送c唱和,混迹朝野。渐渐历练得沉稳大气起来。

    时光如流水,转眼到了大比之年,谢桥准备参加礼部会试。谢桥文名大盛,有着神童的传说,还因为他是乡试的第一名——解元;如若会试挣得第一名——会员,参加殿试,争夺状元的可能性就很大。这就是连中三元。但是怎么答卷本身,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摆在了谢桥面前。

    会试只有进士一科,内容只考经义,要求论古今成败,以古鉴今,言之有物。这冠冕堂皇的标准,到今日的谢桥这里,反倒成了困惑。如果是卢瀚被贬之前,谢桥想拿这个状元,真如探囊取物;可是芙蓉殿历险c澧州救灾,几个月江湖游走之后,谢桥看到了太多以前不曾看到想到的东西,而且全是根基的败坏!真实与丑恶,仁政与腐败,直言与阿臾,这时候的谢桥。反而不知道应该如何下笔了!

    纵论古今,看国事兴衰c黎民福祸,本是谢桥的长项。卢瀚第一次见到谢桥,他已经学着写策论,把自己的经史知识参照现实,建言立论。虽然生涩,珠玉其中矣。这么多年,谢桥在卢府,眼前看到的,是作为儒学大家的卢瀚,勤政仁政爱民如子的风范,听到的是卢瀚的儒学教诲,又有着澧州治水清正廉明的亲身体验,考场本来应该是谢桥最辉煌的舞台。但是,现在的谢桥,身份尴尬,思想也尴尬。身份尴尬,是因为他虽身在东方府,却是卢府出身,而卢瀚是贬官,谢桥一言不慎,不仅关系自己,可能还牵连恩师卢瀚;思想尴尬,是因为谢桥江湖一游,看到听到远非当初他在卢府看到的那些。权贵贪得无厌,鱼肉百姓,草菅人命,以致流民四起,盗匪猖獗,种种不堪,如何言之有物?谢桥不愿在策论中说些空话求荣。他已经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