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8。 咸阳游侠少年客。(第1/2页)  十五好剑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长风起青萍,呼啸止于林。

    今朝有酒醉,白水眠我心。

    咸阳游侠儿,鞍马任天山。

    垂钓老树前,鱼肥不识钩。

    常听麋罴声,翠鸟相与吟。

    浪荡走江湖,路漫蓑衣雨。

    添新寒更深,却道春柳暖。”

    ——《宣花游·惊蛰寻春》

    长歌二十二年春,惊蛰,秦都咸阳城外郭,宣花山峦。花开骄矜、浪漫雅放。白初至,携狐诵诗,时年千岁未满。

    那年夏秋足时雨、谷丰稻花香。时安所分秦、唐,皆是蒸蒸日上、宏图大展。后者国泰民安、坊市和睦。前者与之大相径庭,百姓哀怨、闾巷有阋。

    天子赵氏十三登极心有野望,却上有母后权相,下有宗室大臣,处处掣肘难施拳脚,而来九年矣。秦国富饶处四战之地、强敌环伺,免不了穷兵黩武、刑罚严苛。便是一纵一横,四面八方,皆是王土,皆称王臣。

    秦尚武重法,王公贵族布衣黔首皆可投军从戎。少小离家,十五服徭。或做苦役,或边疆戍守、屯卫京师。“更卒”、“正卒”、“戍卒”、“锐士”名称也各有不同。

    李白曾随一位校尉去校场点过兵,云迷雾锁,煞风阵阵,吹得旗旌高扬,巡一圈后才发现,士兵的面目竟都一个模子刻来,麻木死寂。若行尸走肉。

    李白也曾看到个有趣的现象,在日后明明丰收,农户却作愁眉倦容不得安枕,这才知道秦之赋税重若泰山,十五征兵对于乡里闾左高门的来说勉强不算得什么,可对于贫苦的雇户佃户来说,像是天下倒了不周山。

    只是后来这位文韬武略兼备的君王想了个折,制定了一套由公士至彻侯的二十军功制。此令一出,效果斐然。一个让多少白身贫苦走上历史舞台的机遇。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在这个国家暴戮武力才是至高信条,周礼义信宛若纸画的大饼不值一文。

    “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现如今,秦王政已加冠成礼。自此,摆脱母后权相的掌控,亲政之路已是柳暗花明。

    ......

    漫步青山小路,树绿迢迢,李白牵一匹跛驴。驴上蜷只小狐狸。

    天色鸦青,远离城阙一路行来,见得景色清新,才知那壁垒里是何等沉阴,犹如水一样的寒光。

    小狐狸百无聊赖,脸颊侧趴在驴背上,盯着李白一个劲儿的看。

    “大王,你头发中掺着一根白的!”小狐狸坐起身,用爪子去够自家大王。

    李白扶住将要跌下驴去的小狐狸,月眸痴笑,不以为然,甚至还打着趣道:“这便是诗文染白头呀。笨蛋。”

    “喔。”小狐狸瘪嘴道。双爪环胸,似动气了。大王竟嫌它笨了!

    “刷。”

    李白从背后出剑,拿在手中观量,光透剑脊濯青莲,是越看越喜欢。

    他对小狐狸说:“惊蛰时分。蛰,言为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小狐狸不解:“大王...”

    李白扬剑,目睹日光,似有愤懑。“我们,于这天下,亦如蛰虫也!”

    小狐狸不敢出声,则李白又说。

    “丁卯月壬寅日,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宜冠笄。”

    小狐狸一下子明白过来,它又有些疑问纳闷,“那......秦王政冠礼,我们为啥要走呀?再说...大王你也没和那位小酒铺的头家告别呢。”

    李白眯着眼,弯腰按住小狐狸的脑袋。揉乱它的呆毛,吊儿郎当地说:“小屁孩,问那么多干啥。”

    “可...”

    “可什么可,知道的越多对你这种毛都还没长齐的小屁孩来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