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拳拳到肉方为雄(第1/2页)  汉末新皇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长兵器与短兵器的对战显然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这也是曹操一手青州长枪兵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走到哪捅到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地位的原因之一。

    西蜀就像是一个笼子,把敌人被关在外面的同时,也把自己关在了里面,特别在三国后期,需要守住的险隘就那几个,所以兵的数量总体来说是三国中最少的。

    世外桃源一般的天然地理位置,按理说蜀中的人口恢复应该很快,国家安居乐业才是。

    然而蜀军的连续两任军方大佬诸葛亮与姜维,都是坚定的北伐派,二人总共差不多进行了十多次近二十次北伐,蜀中人少,那就从南中拉土著,无论如何,支援北伐。

    死一批招一批,过度的北伐已经导致这个国家男性青壮数量下降到了一个很危险的数字。

    诸葛亮主持的时候,还出现过骄人的战绩,于公元229年拿下了武都,阴平二郡,但是诸葛亮是军政一把抓,全国都围着他的想法来,所以个人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可是等阿斗终于把诸葛亮这顶紧箍咒熬死了以后,立刻就掌控了国家政权。

    然后北伐什么的,自然是要继续支持先帝与丞相遗志的,但是也别想全国上下能跟诸葛亮主持的时候那么倾尽国力。

    可惜阿斗有一些政治智慧却没有半点治国之能,整个国家乌烟瘴气,大量蜀地的人才也得不到提拔跟重用。

    毕竟他最会的,还是吃喝玩乐。

    记忆里最快乐的一段时间,是他爹身后有一群牛逼小弟的日子。

    那时候所有人都疼他,宠着他,所有的担子都跟他没关系,自然有他父亲的马仔们帮忙干,自己只需要当好cd的小霸王就行。

    到最后,蜀地的人都盼着曹魏的大军快点过来,国破时,竟然“无一英雄者”。

    那能不能不北伐呢?

    不能!

    要是不北伐,那蜀汉就违背了他存在的意义,一个没有存在意义的国家,又能存活多久呢?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不北伐,蜀汉只会亡国的更快。

    无论是诸葛还是姜维,其根本想法,就是想拿下长安,扫平西北,再由西向东,进而获取天下。

    到了本是降将的姜维主持北伐,更是不得了,因为他没有一天不想打回天水,看一眼他的老母亲。

    为此姜维整整11次北伐,姜维作为孔明传人还是很厉害的,在没有一次使用超过5万人部队的情况下,打的曹魏统帅们一个个屁滚尿流,连司马懿都不敢跟姜维野战,只能等姜维每次过来的时候就收拾东西走人。

    啥也不给你留,反正你补给线长,兵少又不敢深入,我人多也打不过你是吧?我怂着,你有本事攻城。

    拼国力?

    我大魏耗也耗死你。

    你要跑?

    我也不追,知道你们打伏击反击都厉害。

    步步为营,反正只要拿回丢掉的土地就行。

    蜀汉为了能抵抗曹魏的长枪兵,从蜀中南征2万精壮,成军曰:“虎步”,虎步军人一手持盾一手持短枪,还背有诸葛连弩,身披铁甲。

    这样一来,曹魏的长枪兵还没冲到近前,就要先面临虎步军的连弩齐射,等好不容易靠近了准备捅几枪,又遇到这些经过无数次防枪刺训练的蜀地精英。

    虎步军基本上每名士兵都能用盾牌挡住长枪兵的第一下突刺,然后在魏长枪兵收枪准备第二次出枪的时候,贴身魏兵。

    近战?那短矛可比长枪好用多了,三两下虎步军就用短矛捅死了敌人,时常以很小的牺牲就在野战中获取胜利。

    刘玮没有虎步军的圆盾,短矛,连弩,所以他希望周仓能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