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诗酒(第1/2页)  大宁书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眼中噙着泪,脸上却是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极好看的笑,金莲哽咽着对韩默行了一礼。

    “金莲金莲谢过公子,公子教诲,金莲此生不忘”

    看着如带泪玫瑰一样的少女,韩默欣慰地点了点头,下意识地伸出手在她脑袋上揉了揉。

    希望今天的这些事和这一番话能对她有所启发。

    为什么要和她们说这些呢?韩默想得很简单,人总要有尊严有理想地活着。

    这样说或许显得太酸,说得糙一些就是,人要是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无穷的远方和无穷远外的人韩默是管不着了,但是对于自己身边的力所能及的人总是不能冷眼旁观的。

    哪怕能够对这个卑怯迷茫的少女产生丝毫的勉励,对她以后的生活和选择产生些微的影响,那么韩默这一番苦心就没有白费。

    当然,看现在她这状态,也不可能会白费。或许多年以后,这两个少女也都还会记得,在这个融融春日的上午,在河边娓娓而谈的少年。

    沿河而上,距韩默几人约一二里地开外的广阔平地上,正有百十人聚集,三三两两地或高谈阔论或浅斟漫谈。

    像这样的踏青是比较随意的,没有什么官贵,不像上元夜集会,整个淮阳城的官员缙绅都在场,给人无形中的压迫。

    百十人在方圆半里地内零散分布,最中间零散摆放着坐垫,旁边放着酒水瓜果,自然也少不了笔墨纸砚。当然都是这次踏青的牵头人准备的。

    一般在这周围散步聊天闲话的书生们,如果突然灵感迸发——或者是佯作灵感迸发——都会来这里用备着的笔墨写出来,旁人也自当会评论一番。

    自然少不了歌舞妓乐。

    十多个淮阳城有名的清倌人,或抱琵琶,或抚古筝,或箫横笛竖,这些有名气的清倌人大多都能多少谈论一些诗词,对于音律一道更是必须精通,凡有佳作传过来,她们低笑着弹唱起来,自然更添气氛。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近绿水c台榭映秋千,斗草聚c双双游女”

    一个妩媚撩人的缃素裙裾女子,手指在琴弦上舞动,正弹唱着一首艳丽的曲子。

    “锦帆兄这首词作的当真是绮丽非常!由咱们红芍姑娘这迷人的声音唱来,更是再添几分风采,小弟佩服佩服,今日得闻此曲,这一路奔来算是不枉了,哈哈哈哈”

    十数个青年书生围在一起,其中一个矮胖的男子对着正中那位样貌俊朗的年轻书生恭维道。

    被众人簇拥在正中的青年书生谦虚几句,朗笑着回应周围的赞誉之声。

    这年轻书生正是郑舸,号称淮阳城第一大诗社的白鹿诗社的领头人。

    这第一大诗社的名头不管如何而来,但是如此盛名之下,肯定是有些能耐的,这郑舸能在白鹿诗社中成为执牛耳者,想必也有一番真才实学。

    加之本身一副俊朗模样,家底也颇为殷实,自然成为淮阳城近年来风头正劲的几人之一。

    矮胖书生比他明显要长几岁,却仍然口称他为锦帆兄,对于他的逢迎吹捧,从此就可见一斑。

    此地另外几处也同样是如此情景。

    这淮阳城这么多的读书人,自然不是所有人都唯他郑锦帆马首是瞻,其他几处,自然也各有中心。

    其中一个人数众多的圈子里围着一个锦袍公子,周围众人也是衣着华丽,甚至许多人身后都还跟着伴童,看上去倒像是一群公子哥结伴出游,这中间谈笑风生的白袍公子自然是刘栾。

    刘栾的父亲刘居安是这淮阳城县尉,真正的实权人物,他作为刘居安的独子,自然身边拥趸无数。

    这踏青没有太多拘束,刘栾自然也是放得开,被一群人围着吹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