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六回 科考叼题 高级骂人(第1/2页)  权力暗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打击报复自然是下下之策。

    多年在刀尖上打滚,郑愚已混成了郑精,心如明镜。

    越是关键时刻,越是危机四伏,越是要冷静。

    皮日休是可恨,老郑也巴不得马上除之而后快,但再怎么说,皮也是个名人,公然打击报复的话必然会招来话柄,弄不好还要落得个毁坏国家栋梁的恶名。

    再说,此时舆论的关注点在科考,作为主考更是被重点照顾。说不定唐帝国上下的“狗子队”已埋伏在他府邸左右,睁大眼睛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老郑在广西吃了大亏,又受尽皮日休的羞辱,虽然唐廷已为他平反,但文学作品的影响实在太厉害,老郑在社会上的名声还不是很好。

    此番主持国家进士考试,正是一个洗干净屁股的好机会,借天下士子的笔将自己好好p番。

    至于皮日休,不仅不打击报复,还要围绕他做一些文章,以显示自己公平公正,不计前嫌的高尚道德情操。

    思来想去,老郑就将本年度的进士考题定为《召放云南弟子还国》,考的是政治时事,而他也恰好参与了这事。

    考试如期进行,全国各地高手也都摩拳擦掌,准备各展神威。

    意外的是,当天试一考完,哀声一片,史称“士多搁笔”,好多考生都不会答。

    这也不怪考生水平太差,怪的是老郑出的题目太。按照旧制,考题都是以古句为题,“习蹈成篇”,按照老规矩老办法去写作。

    未曾想,新任主考老郑竟然不按常规出牌,破天方考了个政治时事命题作文,考生没少骂娘。

    相反,皮日休却是一脸轻松,因为他本人对这茬事十分关注,而且也作过《忧赋》此等巨作,对老郑的题,他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看上去,皮日休是占了个大便宜。

    事情远没有皮日休想的那样简单。老郑的套路极深,在出考题的时候,老郑已经考虑到这一层。

    他要的就是大家都觉得皮日休占了大便宜,这个从皮日休的诗文以及著名的作品《忧赋》都可以看得出来,皮对这段政治时事了如指掌。

    一般来说,最在行的事当然干得最好。但是连自己在行的事都干不好的话,那又代表什么呢?还能拿什么来让人信服?

    老郑就是要制造一种现象,皮日休自诩无双,可是就算占了便宜,也没能拿出有见地性的深刻见解。

    如此一来,对老郑极为不利的《忧赋》含金量就大大折扣。到此,皮日休在本科考试的命运已经注定了,要取得靠前的名次基本是不可能。

    搞完这些事情后,郑愚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聪明了,不动声色来了一箭双雕,力挽狂澜。于是,在没放榜之前就让人找来了皮日休,估计也就想炫耀一下小人得志的意思。

    见面后,老郑就开挖,对着皮日休说:“子之才学甚富,其如一日何?”

    之前的版本是“目”,这个版本改成“日”,汉语博大精深真不是盖的。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这个事说来也挺复杂的。

    皮日休自号“间气布衣”,古语“间气”同“闲气”,也就是无关紧要的意思;“布衣”是指一般草民。也就是说,皮日休将自己称为“无关紧要的草民”,意思是说自己出身寒门。

    这事又牵出另一段恩怨。皮日休有一首叫《龟诗》,专门嘲讽一个叫归仁绍的文人:

    硬骨残形知几秋,尸骸终是不风流。

    顽皮死后钻须遍,都为平生不出头。

    归仁绍也是状元之才,反过来做诗嘲笑皮日休:

    八片尖裁浪作球,火中燖了水中揉。

    一包闲气如长在,惹踢招拳卒未休。

    古人有文化,骂人都不带脏,诗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