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二章 始末(2)(第1/2页)  明月万里照汉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另外,总兵祁秉忠,辽东将领张承基、柴国柱等部驻守辽阳,作为机动增援部队;总兵李光荣率兵一部驻广宁,保障后方交通;副总兵窦承武驻前屯监视蒙古各部;以管屯都司王绍勋总管运输粮草辎重。

    杨镐本人坐镇沈阳,指挥全局。

    明军总数约八万六千人。与盟友海西女真叶赫部军一万人,朝鲜军一万三千人,总计十一万多人,号称四十七万,萨尔浒之战拉开了序幕。

    分进合击,四路会攻,面面俱到,相互配合,让女真人逃无可逃,多么书生意气的布局啊!

    只可惜现实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丰满。

    自古以来,由于消息不通,几路兵马分兵合击的战术,很少能成功。除非努尔哈赤是个傻子,呆在赫图阿拉等着明军来打,又或者也想杨大人那样,分散兵力,西面迎击。否则,这个策略,从开始失败几乎是注定的,成功才是走狗屎运。

    果然,由于进攻路线的不同,各路进度与杨镐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杜松进度最快,先期渡过浑河,开到萨尔浒附近,却不料遭到努尔哈赤集中四万五千优势兵力的伏击,明军西路军主将总兵杜松、保定总兵王宣、原任总兵赵梦麟阵亡,大明西路军全军覆没。

    马林统领开原兵马准备从三岔口出师,听说杜松战败,就停步不前,结营自保。

    击败杜松西路军的后金主力兵马回师北伤,居高临下,果断出击,马林招架不住,大败而逃了,北路军也完了。

    这时杨镐听说后急忙传令李如柏、刘铤的两支兵马停下来。

    李如柏的确是停军不前了,但刘铤当时已经深入三百里,到了浑河。

    击败马林的努尔哈赤利用明军各部消息不通,诱刘铤部速进,事先将主力埋伏在阿布达里岗,另以少数士兵冒充明军,持着杜松令箭,诈称杜松军已迫近赫图阿拉,要刘綎速进。

    刘铤信以为真,下令轻装急进。先头部队进至阿布达里岗时,遭到伏击,刘铤兵败身死。努尔哈赤乘胜击败其后续部队。于是,这一路兵马也这样被稀里糊涂地被终结掉了。

    四路兵马只有李如柏的军队得以完整保存。

    大明敢于野战的精锐兵马,在好大喜功、志大才疏的杨镐杨大人的胡乱指挥下,折损了大半。文武将吏前后死去的有三百一十多人,士兵战死四万五千八百多人,丢掉的马匹、骆驼、兵器更是多得无法计算了。开原、铁岭也因此而相继丢失。

    从此大明在辽东力量大衰,在辽东失去优势,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御。

    于是大明朝廷想起了熊大嘴巴,万历四十七年,擢升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明神宗赐尚方宝剑。

    熊廷弼到任后,先是独自去安抚了人心已乱的沈阳,接着斩了逃将刘遇节、王捷、王文鼎,又宰了贪污的将领陈伦,罢免了总兵官李如桢,用李怀信替换了他,并积极准备防御女真人可能的进攻,几个月下来,守备大为牢固了,人心也稳定了下来。

    努尔哈赤见此情况,息了趁机攻取沈阳、辽阳的心思,伺机而动。当然,小的骚扰是免不了的。

    泰昌元年八月,万历皇帝驾崩,朱常洛即位,努尔哈赤趁机进攻蒲河。明朝将士散亡七百多人,不过由于明军准备充分,贺世贤等将领也有斩敌俘敌的功劳,这一仗算是打平了。

    也因为这个原因,熊廷弼被弹劾。熊大嘴巴自白说“辽地现已转危为安,为臣却要由生向死了”。于是缴回了尚方宝剑,竭力请朝廷将自己免职罢官。

    于是,朝廷用用袁应泰接替了熊廷弼。

    天启元年十月,袁应泰代熊廷弼经略辽东。

    袁应泰斩杀贪将何光先,罢免大将李光荣及以下十余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