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3.口谕(第1/3页)  一品夫人成长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朝廷六部, 工礼吏刑户兵,里边最不起眼的就是礼部, 其次就是工部,主管整个大齐的工程c工匠c屯田等等乱七八糟的。

    河道司的成立相当于抢了工部的一部分权利,所以这次几个热门人选都是工部的。

    工部尚书程寅年纪大了, 平常就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时常坐在工部的班房里闭眼打盹,所以一般工部的大小事务都交给工部左侍郎韩少聪跟右侍郎项佐。所以这次两个人是这次的大热门。

    尤其韩少聪有过治水的经验, 是十年前松江洪灾的有功之臣, 所以这次他的呼声更高。

    跟大皇子二皇子为了河道司的缺抢的如火如荼不一样,三皇子进来可是低调了很多, 表现的无比淡然,一副无论谁当选, 只要有利于大齐的黎民百姓就好的态度。

    可他越这样, 老皇帝就越欣慰,对他越是另眼相待,已经单独宣召他进御书房商谈过几次了, 一副要委以重任的样子。

    越是这样, 京里的时局就越发混乱, 很多官员跟墙头草一样, 纷纷倒向三皇子一系。

    远在杜文镜受到吴越写来的信的时候,微微一笑, 都是老皇帝的制衡之策, 大皇子跟二皇子对自己身子这个位置争得厉害, 自己不跟他们斗,抬起一个来跟他们斗,这是最好的法子。

    “先生以为如何?”

    谭老抚着胡子半天没做声,最后长叹了一声,“依我看圣上未尝没有那个意思。”

    “前段时间我的两个京中旧友寄了信过来,语义表现出一种激流勇退的心思,一是京中局势过乱,光林州城前任知府一事就不知道牵扯到了多少无辜人家,二就是这两位皇子难当大任呐。”

    杜文镜拧着眉细细听去,听着谭老分析京中的局势。

    “两位皇子母家显赫,大皇子的外家是陇西范家,世家大族,枝繁叶茂,族里不知道出了多少重臣才子,远的不说,就说范家这三品官以上的就有五位。”

    “至于二皇子的外家更不用说了,卫国公府,整个大齐开国以来的三位异姓王,十大国公府,这些年来抄家的抄家,夺爵的夺爵,留的丹书铁劵的没几家,卫国公府就是其中一家。”

    “自从余贵妃生了二皇子之后,这几年卫国公府的地位是水涨船高,门庭越发显赫起来,京里的地下赌坊酒楼茶楼有三成都是余家的,更别说门下依附的官员了。”

    “再说他们的妻族,同样是身家显赫,大皇子娶了孙阁老的嫡出孙女,二皇子娶了英国公家的嫡女,更是半斤八两。”

    “可这些都是外在,想要当好一个皇帝,自身才是关键。从前面辽东大乱跟这次的洪灾来看,大皇子有的光是些小聪明,眼光短浅,二皇子利欲熏心,为人狠厉,自私自利,都不是明君之选呐。”

    杜文镜在心里沉思两下,大皇子他是没有见过,至于二皇子齐琛这个血缘上的表弟,他可是印象深刻,眼神里的算计是骗不了人的。

    “那先生的意思是皇帝其实在考验三皇子,看看他是不是自己真想要的那个人?”

    谭老眉头微皱,“这就是关键了,皇帝在位已有将近二十载,从古到今,算是长寿了。”

    “活得越久越是不想把位子让出来,奈何身子撑不住,不得不为今后做打算。”

    谭老顿了顿,又点名了一点,“不光这个,我看老皇帝还有打压士族,推举寒门的意思。”

    杜文镜听得这话,立马炯炯有神的看了过来,“先生这从何说起?”

    “这么多年来,皇权并不集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握在世家贵族手里,皇帝的行动都要受到掣肘,不论是修缮行宫还是治水,哪一回是完全按照他的心意来。”

    “那些士族现在还动到他的位子上了,我看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