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0章 赌性(第1/2页)  我做荷官那些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刚才坐的电梯只到二楼,想要去到下一个地方得坐另一部电梯。而且那部电梯是通往地下一层的,这种暗地里的赌场都喜欢放在地下,好像放在地下就比较安全似得。也不直到当年是谁带起来的这股风气。

    我去过无数的地下赌场,要么在地下停车场内,要么就是在地下室。很早之前去的一家小赌场,就在地下室。而且还有一道暗门是通往下水道的,在下水道的一头有一个井盖,那井盖常年通着,就是为了方便逃走。

    来到地下一层之后。这里的气氛明显和二楼的气氛不一样。来到这里我才是真正的感觉到来到了地下赌场。永远挥散不开的淡淡烟雾,永远昏暗的灯光和那些嘈杂的话语,加上一个个面红耳赤的赌徒。

    有赌场的地方就有赌徒,赌场是最不却客户的,因为赌性是人与之俱来的。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人这么喜欢赌?

    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东西,举个例子摆出一组事物,无论是数字、颜色、形状、字母或面孔,即使被告知这是随机排列的,人们多半不会相信,他们坚持认为自己可以预测这个系列的下一个会是什么。

    这样的例子随手拈来:我们“知道”一个球员马上就要进球了,我们“知道”下一次掷骰子就要掷出一个“6”,我们“知道”我们的“幸运数字”就要成为本周的中奖号码,我们“知道”轮盘的小球会掉到哪一个区域,我们“知道”二十一点的下一张牌是大牌还是小牌等等。

    其实,我们的大脑生来就是要预测,确切地说是它迫使我们进行预测,就像一种生理需求,这就是人们与生俱来的预测瘾。人的大脑有两个区域,分别叫做伏隔核和前色带。只要遇到重复或交替出现的刺激物,比如一再获得“某种植物可食用”的经验,以及“白天过后是黑夜”的交替过程,就会被激发,试图辨认变化的趋势,而这两种模式也是我们的祖先不得不首先确认的基本须知。

    只要连续出现两次同样刺激,伏隔核就开始相信还会出现第三次,这从神经系统科学的角度解释了“三人成虎”的俗话。

    拿赌博来说,只要我们在轮盘上连续押中两次,或者在二十一点中采用同一种策略连续两次成功,我们就会产生“我知道了!”的感觉,自以为看穿个中端倪,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尽管自己的预测很多时候就象是蹩脚的“天气预报”,但一有这样的机会,我们还是要预测,更糟糕的是,猜测来猜测去,逃不了个久赌必输,但还是有很多人就是要赌。

    事实上,人的行为不仅旁观者看不明白,许多时候本人也同样莫名其妙。这是人的大脑在作怪,多巴胺是大脑分泌的一种化合物,负责激发愉悦之感,是人的快乐之源。例如只要你买的股票升了,多巴胺神经细胞就会分泌这种化合物,传到大脑许多部位,包括伏隔核,使你感到非常高兴。

    在进赌场或者在赢钱的时候,神经细胞就会分泌多巴胺,因此,所有刚进赌场的赌客都兴高采烈,赢钱的时候更是神采飞扬,然而,一旦未能如愿,多巴胺就会迅速枯竭。这一急剧逆转不消两秒就能使人从欣喜跌入郁闷、焦虑和愤怒。这时,霉运就降临了。

    大脑下半部分左右各有一个扁桃体区,这个扁桃形状的结构负责激发肾上腺素释放,传送恐惧和愤怒等快速而激烈的感觉,相当于一个早期预警系统。打个比方:假如有人朝你扔去一只老鼠,你的第一反应一定不是琢磨这究竟是真家伙还是塑料玩具,而是整个跳起落荒而逃。这就是扁桃体区受到刺激而发挥作用的结果,跟老鼠的真假毫无关系。

    越是赢钱,你的扁桃体区就越活跃。作为早期预警系统,扁桃体区的反应是够快的了,问题是它不能分辨危险的真假。

    打个比方:扁桃体区只要能足够快地使他们爬上大树躲避一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