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七章 我得在非洲做些事(第1/3页)  重生之大清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国与多国联盟之间的紧张局势虽然一直在持续着,但无论是多国联盟还是中国都没有向对方宣战。毕竟这是一个很难下定决心的“重大国策”,一旦正式宣战,将意味着当代全球最强大的两股势力发生最直接的、你死我活的碰撞,对双方都是一次严酷的考验。

    因此,双方都在竭尽所能地进行着准备,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在疯狂努力,以为本方在未来爆发的大战中攥足砝码,使胜利的天平尽可能地向本方倾斜。

    表面上看起来,中国对多国联盟的敌对行动一直忍让着,对在印度洋公海海域上横冲直撞的多国联盟的军、民用船舶没有采取任何限制行动,仍是死守缅甸外海至西华群岛一线这一明确了的海疆线。而多国联盟也并没有轻视中国,其在印度洋上航行的军、民用船舶也没有越过中国的海疆线,很规矩。整个1922年,多国联盟再没有对中国采取进一步的敌对行动。

    这样一来,中国与多国联盟就形成了事实上的“冷战”——双方都是充满敌意地与对方对抗,但却并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冲突。

    当代的中国已经停止了对外扩张的步伐,转而将重点放在了稳固亚洲的宗藩体系建设、在非洲争取更多的友好国家、逐步向美洲或是欧洲等地施加良好影响方面,大力营造一个对中国有益的国际发展环境,以更好的应对来自欧洲强权的恶意打压,集中全力搞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个“冷战”,正好也给了中国一个实现上述战略构想的好机会,也就是说,中国自十九世纪中叶起被迫与欧洲各国进行“接触”以来,还从未获得过象目前这样“安宁”的周边海洋环境。

    尽管如此,非洲的埃国周边地域几乎都是欧洲人的殖民地,在非洲大陆上,联军可以随时从任何方向进入埃国国境来夺取马萨瓦基地。战斗力低下的埃**队在面对这些欧洲入侵者的联合进攻时肯定不堪一击,根本帮不上国防军。那么,如此一来,其实就成了国防军在保卫埃国了。

    这倒没什么,关键是看埃国政府的态度。如果埃国政府屈服于多国联盟的淫威而投降的话,国防军就将失去埃国政府甚至是民众的正面支持,仗就不好打了。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隐患,如果埃国如此,其他东部非洲地区的几个意志不坚定的部落首领也会跟着如此,中国在非洲地区的存在局势就将迅速变得危险!如果埃国政府坚决抵抗入侵的话,国防军就是师出有名,就将以一个正义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战争性质就不同了。

    所以,马萨瓦基地的国防军就不能死守马萨瓦,而应该去主动迎敌,也就是要去保卫埃国领土和人民不被联军侵犯,获得埃国政府和民众的认可与尊重,进而争取到整个非洲东部地区坚定的支持。对于国防军来说,尽管联军军方顾及到西亚和英属印度大陆等地的安危,不敢倾全力增兵非洲,但目前在非洲各地集结的联军也在20万上下,数量仍然不少,仍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敌人。

    康凡远在马萨瓦基地的时候,从国内传来消息:大清帝国皇族内阁宣布解散,满清皇帝退位,搬出紫禁城,重回奉天定居,正式结束了满族封建王朝在中国的统治。由全体国民公开投票从省、市、县等各级国民议会中选举出的人民代表组成的中国中央国民议会随即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正式开始行使国家管理权。

    而紫禁城这座曾经居住过24位皇帝、代表着汉族人民建筑艺术之巅峰成就的世界最大的皇宫,也在同时改变了用途,被改建为一座当代中国最大的博物馆,向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开放。

    此举标志着中国以和平演变的方式彻底结束了帝国时代,国民成为了国家的真正主人。

    “康凡你不回国参加总统竞选么?”朱迪不解地问道。

    康凡摇摇头,“我是个军人,我的使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