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圣人(第1/3页)  剑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神武大洲元历1703年,南方崇武王朝。

    一场春雨在崇武王朝的疆土上淅沥沥的下着,细细的雨丝夹杂着春风滋润着这个王朝的每一寸土地。这场春雨对于崇武王朝来说是开国以来最重要最神圣的一个仪式。

    诏封圣人,苍生瞩目。

    崇武王朝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圣人,这场春雨就是天诏圣人的仪式之一。

    一个略显疲惫的佝偻老人站在崇武王朝最高的望天山白露楼上,风吹得金色长袍猎猎作响,望着这大好河山,老人内心感慨丛生,他悠悠的说道:“这一天,崇武王朝等了八百年啊!整整八百年啊!”

    偶尔有春雨扑在老人的脸上,老人只觉格外的清爽,身体的那一股气息流动的更加轻松,仿佛春雨滋润久旱的土地,老人的每一处关节,每一座气府都在一场淅沥沥的雨中被洗涤。

    “圣人恩泽,崇武王朝的子民有福了。”老人身后的一个高大中年男子说道,他目光深邃,仿佛一片黑夜,偶有几颗星星闪烁。

    崇武王朝自开国八百年没有出过一位圣人,这八百年里崇武王朝的气运就像那入海的江水只有无止境的流逝。与之相反的是北方皇武王朝气运越来越盛,不仅修为高深的修士越来越多,普通百姓的繁衍生息也是越来越鼎盛,山川江河神灵更是如韭菜一般的一批一批出现。

    皇武王朝的国势越来越盛,版图越来越大。

    崇武王朝在南,已如一块肥肉被人虎视眈眈。

    老人心有所思,一丝惆怅生起,内心的担忧如同春笋一般冒了头:“但这还不够,一位圣人的诞生也只能延缓皇武的脚步,并不能真正让皇武熄掉南下之心。一位圣人的分量,还是太单薄了。”

    圣人之能,通天彻地,但现在在老人的口中也只不过是一时之计,分量不够。

    不是圣人的分量薄,而是北方的皇武实在太强。

    他们的圣人,多达三位,已经是神武大洲所有圣人之数的五分之一。

    神武大洲十五位圣人,皇武就占三位。

    如此气运,如此分量,又岂是只有一位圣人的崇武可比?

    “除了那几处禁地,崇武所有的洞天福地全部开放,让所有的子民都能分到一片福泽。同时,加强书院的作用,给他们权,给他们势,哪怕他们上房揭瓦,只要他们能培养更多的人才,更多的栋梁,我都允许!”老人的目光似铁匠铺子打铁溅起来的火光,炙热坚定。

    高大中年男子眉头微皱,“难道不怕皇武的人浑水摸鱼?”

    几乎开放全部的洞天福地,只为了泽被国民,让崇武的子民能有更多人走向长生大道的顶端,但这又是多大的风险。老人不是不明白。

    一旦出现差错,就是万劫不复。

    崇武王朝的都城坐落在崇武最大的摘星山(最高的是望天山),山巅是森严皇威浩荡的皇宫,山巅之下,布落着大大小小的政司府衙,无一例外,每一座府衙皆是大势磅礴,透着一股肃杀凌厉之气。

    摘星山除了皇室不准有任何人修建家府,于是都城所有的崇武官员都将府邸修在了摘星山下,以方便上朝。摘星山皇宫代表着崇武王朝的最高权威,是崇武的顶峰所在。

    但在这顶峰之下,却也有着另一个可与之比肩的存在。

    那便是仲丘学院。仲丘学院七十二宫分布在神武大洲的各国,每一宫在所处国家皆是一个可与皇权比肩的存在。

    天下十五位圣人十位出自七十二学宫,更有数量众多的大贤从师于七十二学宫。学宫一般不参与世俗皇权的斗争,也不会干预王朝的政令布施。

    他们的职责,只在于教书育人。

    摘星山上的这座学宫是七十二学宫的问星学宫,崇武王朝的第一位圣人就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