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0章 婚礼是件麻烦事儿(第1/2页)  重生之走出大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农村结个婚可麻烦了,房子弄好后,姜来又得忙碌的到处乱跑。

    这乱跑的意思,就是去各处亲戚家放个信。当然去的时候,得带上一瓶瓶子酒,瓶子酒的好坏,要看与亲戚的亲疏关系。

    首先他拜访的是他母亲的后家,那里整个村子的人都得去。

    因为他外公那一辈亲兄弟有四人,而今分家后,已经有十多家了。

    他外公本姓吴,但因曾家无子,所以过继给曾家,而曾家也有十几家。

    为了方便,姜来只买了两瓶茅台酒,是给他大舅和二舅的,至于其他人的酒,他准备去他大舅的小卖铺去买。

    花了一天时间,跑完了他大舅家所在的村子。

    第二天一早,他就跑务川县去了,他外公当年交友甚广,给他妈找了个干爹,那里他是必须要去的,不然他妈得把他骂死。

    等到下午回来,姜来又准备启程去罗通坝,那里是姜来爷爷打小生活的地方,因为姜来的太奶奶,也就是他爷爷的母亲后来改嫁到那里了。

    说起来姜来爷爷还有三四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这次去就是去拜访他们的。

    这也必须去,因为不去的话姜来爷爷可就要发脾气了。

    由此可见,罗通坝那边当年对他爷爷还是很好的。

    但姜来以前可是从来没去过,所以必须得带上他爷爷和他爸。

    然后又得去拜访他爸的几个姐姐妹妹,这要是不去,以后百分百会被他几个姑喷得狗血淋头。

    农村人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般俗,他们很反而懂理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才是把老祖宗待人之道继承下来的人。

    现在很多城里人已经忘记了大部分习俗,反倒是农村人还在坚持着。

    人不能忘本,我们国家之所以号称礼仪之邦,那是因为前辈先人们大部分都是知礼,晓礼,行礼之人。

    虽然传下来的礼,有很多糟驳,但更多的是精华。

    可惜,如今很多人已经没了那份心思。

    好在国家发现苗头不对,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

    等到跑完所有亲戚,时间已经到了腊月二十五,眼看着就要进入年关,很多人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

    今年春节没了往年的热闹,反倒多了几分紧张,姜来母亲从年关就开始准备办酒席所需的一些必备材料,比如酸菜啊,糟辣椒之类的。

    等到正式过年,大家谈的也是姜来即将结婚的事情。

    两个小丫头坐在凳子上安安静静的看着父母的谈话,不时吃两口饭,完全没了吃饭的欲望,尽管年夜饭对两个小丫头来说,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

    “哥哥,嫂嫂以后会不会不要我们啊?”小慧最终还是没忍住,泪眼婆娑的看着姜来道。

    “她敢!谁敢不要我妹妹,那我就不要她!”姜来见此,只得安慰道。

    听了这话,两个丫头这才好受了许多,至少泪水是很快就没了。

    “哥,以后你还会不会接我们放学啊?”小玲也问道。

    “都多大的人了,还要人接放学,不害臊!”

    “哥哥,我们讨厌你!”两个丫头异口同声的道。

    姜来瞪眼,“快点吃,吃完了去上亮,祖宗们可都等着呢!”

    说实话,临近结婚日子,姜来心中也开始紧张起来。无事时,坐在凳子上不到一两分钟就坐不住了,很想出去狂奔一翻,来释放内心的激动情绪。

    正月转眼就过去十天了,姜来一家人又搬到村子里去住了,因为他的婚房在那里。

    帮忙的人已经来了五六个了,因为去接亲时要用的米花需要现在就做好。

    所谓米花就是用煮熟的糯米弄成饼的样子,米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