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回到小时候(第1/3页)  重生之不再重复昨日的故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闷热的中原大地,金黄色的麦浪迎着太阳光,闪闪发光,又是一幅丰收场景,乡村小道上空无一人,大家都在屋子里避暑。

    赵家村靠近河岸的一间土坯房里,睡在床上的小姑娘猛然惊醒坐起来,两眼无神的看着简陋的屋子,过了好一阵才回过神来。

    伸出手看了看,又颓然的躺回去,呆呆的望着被炉子熏黑的房顶,淡淡的松了一口气,凭借多年小说海洋的熏陶,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她重生了。

    扭头看到床边一个四四方方的红色箱子,那是自家妈妈的陪嫁,莲花形状的铜制锁搭,一个长方形铜锁把持着开启箱子的权利。

    犹记得箱子里面并没有刷漆,不知道是嫌弃味道还是节约成本,贴着小碎花的软纸,摸起来顺滑的很,每次妈妈开箱子,我就留恋不舍。

    觉得躺着没意思,她一骨碌爬起来,谁知道摸到了软软的东西,拿在手中一看,呵呵,她知道这是几几年了,一九七五年的夏天。

    她的弟弟还没有出生呢,她手里拿着正是准备好的尿布,一九七二年出生的她,今年刚三岁,还有一个嫡亲的六岁哥哥黎嘉泽。

    这个时候还没有分产到户,生产队都是大锅饭,透过纸糊的窗户,黎嘉钰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慢慢的爬下床,找到自己的鞋子穿上。

    推开虚掩着的房门,外面的太阳光夹杂着热浪扑面而来,让她不由自主的闭上了眼睛适应。

    外面并没有什么院墙之类东西,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柴火堆,紧靠着房间的东墙搭建着简陋的厨房,一口大黑锅被圆形木制锅盖严严实实的遮挡着。

    迈着小短腿儿,准备去河岸旁找寻自己妈妈,因为怀孕的关系,大队派了一个轻松的活计,去河边放鸭子,不过麦收的时候必须参加劳动。

    要不然就放鸭子的那点工分,压根都不够一年的口粮,麦收也不会很累,就是装一装车什么的。

    当时的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人们谨慎的生活着,就怕一个不好,成为了阶级敌人。

    黎嘉钰小心翼翼的站在河岸边,探出头来四处张望,希望能看到妈妈的身影,可惜徒劳无功。

    河岸跟大河的水还有一定的落差,她并不敢贸然靠近边缘地带,这年头生病都可能造成家庭的沉重负担。

    “鱼儿(黎嘉钰的小名),你站在那里做什么,快回家了。”

    回头一看,那是自家大堂哥黎嘉志,二伯父家的,十分听话的退回来,乖巧的任凭他送回家。

    望着他离开的背影,黎嘉钰陷入了回忆,说起来黎家是外来人口,在赵家村没有什么根基。

    祖籍在山西跟河南临近的一座小山村,那里土地贫瘠,荒山野岭的,跟风水宝地搭不上边,也不知道为什么祖宗会把家族落脚在那里。

    旧社会讲究多子多孙,黎爷爷那一辈儿都是男丁,兴旺倒是兴旺了,可惜穷啊,贫瘠的地方养不起那么多人口,吃不饱穿不暖的。

    那么些张嘴吃饭的半大小子,好在个顶个都有家传的手艺,木匠,黎爷爷刻苦钻研,想要离开那个小小的地方,出外看一看这个世界有多大,盼望着能吃饱穿暖,最起码能活下去。

    学艺出徒的黎爷爷跟他兄弟结伴离开家族驻地,一路上听人家说中原之地富庶,兴高采烈的向着河南出发,一路上遇到需要做家具的人家,就会停下来挣一些盘缠。

    旧社会的手艺人虽然地位低下,可是请人家去家里做东西,管吃管住,比平日里自家伙食要有油水点,希望木匠师傅能展示非凡的手艺,给自家做出结实好看的家具。

    爷爷与他的兄弟两人手艺精湛,头脑灵活,做出来的家具样式也顺眼,一传十,十传百,渐渐的在当地小有名气,但是依旧没有什么钱财置办产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