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餐车里的惊天霹雳(第1/2页)  回家的心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听着二黑哥述说识字难这事,我倒是觉得挺有同感的,因为当初我在参加公司组织的劳动积极分子政治学习班(就是我们公司自己办的夜校,主要内容是开展政治学习和初级识字培训)时的感觉也是这样,所以我接过他这句话,回应他说:“别说你年龄大识字难,就是我当初学认字的时候也是难受得很,不光记不住,写不好,感觉比抡大锤还累,凡事都开头难嘛,坚持坚持就好了。我现在能认识些字,凑合着写封信,多亏了俺队长的训斥,要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要不写封信啥地还得求别人,不过读报纸的火候还不行,不认识的字太多。”

    “你年轻,我都这个年纪了,脑袋瓜子也不管用的,哎”二黑哥叹息一声,说道:“人啊,还是有文化了好,你不知道,在部队里,有文化的可吃香了,在朝鲜的时候,一到打仗,除非万不得已,都尽量不让文化人上一线冲锋陷阵。首长们说文化人是国家的宝贝,将来国家建设要依靠这些文化人,还说这是部队不成文的规定。俺连首长还说要像法国的拿什么破仑学习,学习他‘不能为了取金蛋而杀掉我的老母鸡’的做法。啥“金蛋母鸡”的,这是啥意思,咱听不懂也解不透,这文化人就是能掰扯。还有啊,你说的家里的事儿,和我在朝鲜听战友们讲的差不多,听到家里的变化都可高兴了。说起来你可能不相信,在朝鲜那个环境下,不管哪个战友收到家里的信,就等于是寄给全班全排的信,别论是家里父母写来的,还是媳妇对象写来的,通通的,都得公开。在战场上能接到封家信,甭提有多高兴,俺排长是个高中生,有文化,他说这叫叫什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奶奶的,还是人家文化人会说。”

    “你在朝鲜这几年,就没找人往家写信?”

    “写过,写过两封,也不知道家里收到没有。”

    “没给你回信?”

    “你又扯了,打起仗来,任务火急,黑白不分,驻地又不固定,不知道哪会儿人就没了,往哪回?不过,去年多半年我倒是固定来着,只是”

    “找不到写信的文化人?”

    “文化人倒是有,我我我我当时我被”

    咋啦?说着说着怎么莫名其妙地结巴的厉害了?

    同样是结结巴巴的话,但说到关键地方却戛然而止,遮遮掩掩,欲说不能。俗话说听话听音,交人交心,从二黑哥说这番话的语气中,我感觉这里面似有难言的隐情,有不好说的心事。可他既然不说,我也不好再问下去,便只好又回到“文化人”的话题上。

    “二黑哥你说的一点儿不假,文化人到哪都受尊敬,你在朝鲜看到的是这样,我在顺城看到听到的更是。人家有文化的人,到哪都能提笔写字,张口读文件报纸,就是分配工作也都是干些轻松的,真让人羡慕,可惜咱俩都不是文化人。”

    二黑哥隐隐着,片刻之后才回应我,“大兄弟,你都能写信看报纸了,你还不算个文化人啊,我大字不识一箩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我不是,你是,咱俩不一样的。”

    他还是认为我是“文化人”。

    “要说不一样吗,我认为咱俩也确实不一样,那就是我感觉你比我更像是有文化的人,”我故意提到他耍拳卖药的事儿,嘻嘻说道:“哎二黑哥,说你比我更有文化,我是有根据的,当年你在集市上卖你那些膏药啥的,耍拳踢腿不说,光你那三百六十句,一套一套的,又好听又喜人,一般人谁会你那一套,所以你也是文化人。当时我还小,我跟着俺家你大婶子赶集的时候,只是她老人家拉着我不让我听你说的那一套,所以没记住几句

    “呵呵呵!”二黑哥咧嘴笑了笑,但笑得很勉强,“师傅当时教我的时候也是记不住,没少挨揍,我也就是跟着师傅背书,混口饭吃的玩意儿,不足挂齿,不值一提,嘿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