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九章 言话(第1/2页)  颜氏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若朕记得不错,颜廷文只有一女,颜夫人当年曾抱进宫给皇后看过,朕当时也在一旁,如今都到了定亲的年纪了?”

    淑妃听得正德皇帝开口,微不可见地松了一口气,笑道,“颜家小娘子今年才九岁,是我们家心急了些。”

    正德皇帝双眉一挑,“燕国公世子今年十五了吧?”

    “是,”淑妃听出皇帝的言外之意,轻声细语地解释道,“今儿进宫母亲也和我说了,燕国公子嗣上头并不急,燕国公也是年近三十,才得了那么一个儿子。难得世子愿意定亲,等上几年无妨。”

    子嗣向来为宗族所看重,燕国公虽然手握半个京畿军权,但子嗣单薄足以削去皇帝大半疑心。

    正德目光闪烁,微微笑道,“再过几天就是你的生辰,朕便卖你一个面子,那赐婚的圣旨便那日下吧,也好给你的寿宴添点喜。”

    淑妃大喜,连忙叩首谢道;“臣妾代燕国公谢过皇上大恩。”

    正德上前扶起她,“淑妃你也太小心了,何至于如此。”

    谢淑妃垂眸一笑,在这宫里不小心怎么行?谁知道说这话的人下一秒就会做出什么来?

    次日一早,淑妃服侍正德皇帝上了早朝,便懒懒地坐到榻上,吩咐贴身的侍女迎青,“让小黄门到国公府送个信,说皇上准了。寿宴那天,将颜家小娘子带进宫来让我瞧瞧。”

    迎青答应了,见屋门和窗户打开,周围并无旁人,便轻声问道,“上回,燕国夫人进宫。娘娘让她娶左太傅的嫡孙女儿,如今这个颜姑娘……”

    淑妃笑着看了她一眼,又低头装作正漫不经心地翻看书。轻声道“你知道什么,我就是知道老太君绝对不会同意才提的,哪次府里来人。我这周围没有个几只耳朵的?我就是要那些人晓得,我谢寄灵的小心是天生的。哪里能面面俱到呢?”

    一个有弱点的人就不会引起大家的全副心神,否则,昨日正德皇帝可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太小心”了。

    “比起三公之一的太傅家,颜家显得更平和一些,又是百年世家,最重声名,对朝廷又是忠心耿耿。”淑妃缓缓地翻过去一页。昨日听到正德皇帝说颜家小娘子在出生后竟然还被抱到宫中给皇后看过,她心中就是一动。父亲果然猜的不错,颜廷文是皇帝的心腹爱将,从科举上出来后,在京没有多少年,一直在江南,福州一代任转运使。

    如今,回京授了户部左侍郎,又是不显山不显水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也是实职。

    只是舍得将他调回京任职,这其中……倒让人有些模模糊糊,看不明白。

    淑妃轻轻地感叹道。“太傅老人家在位置上够久了,福嘉长公主嫁去的人家才叫好呢。……皇后娘娘毕竟离那人近些。”

    天子帝师,说起来是多风光的名头,然而曹奉广未到天命之年,便上书告退,正德皇帝再三挽留,只得大笔一挥,将荣耀给了曹奉广的儿子,倒是满门清贵。左太傅今年已六十有余,仍恋栈位置,不肯求去。偏生两个儿子也同朝为官,朝廷最忌父子同朝了,虽然左家现在一副花团锦簇,烈火烹油之象,可花太艳了就惹人眼,火太大了就灼人身。

    迎青会意一笑,便轻轻一福,退了出去。

    淑妃看着她出了屋子,转头再看看满屋子绮罗绸缎,古玩器具,只觉满心的疲惫,从肺腑里深深叹了一口气。

    燕国公府接了淑妃的口信,就定下心来,等到十月初六那日夕食,谢老太君和宋氏按品打扮了,坐上马车去了宫里。

    颜秉初跟着徐氏坐在皇后娘娘的延福宫中,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上,微低着脑袋并不四处张望。

    皇后娘娘笑意吟吟地打量一眼颜秉初,对徐氏说道,“总是听福嘉提起初儿,我原本还以为也同福嘉一样是个好动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